特朗普競選操盤 中東危機埋伏筆

上月底,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到訪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一同在白宮宣布了新的「中東和平計劃」。後者盛讚這是一項「世紀協議」,但消息傳到中東卻引來連串罵聲,不僅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立即表達反對,從伊斯坦布爾、貝魯特到耶路撒冷等多個城市均爆發了反美示威,以巴的武裝衝突亦持續升級。

從二戰後的歷史角度而言,以巴問題一直是中東和平的主要絆腳石,因此美國歷任多位總統均試圖提出以巴雙方接受的和平路線圖。然而這一次卻與過往有顯著不同:首先從形式上而言,特朗普發表其和平計劃時,居然沒有巴人代表在場;再從內容上看,他提出了一項巴人根本難以接受的條件,即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

以巴問題 不再優先

特朗普形容其計劃是雙贏方案,說:「這是一個現實的兩國解決方案,解決了巴勒斯坦立國對以色列構成的安全風險。」「耶路撒冷將繼續是以色列不可分割的首都,這非常重要。」巴人自治政府則指方案是「以巴人的民族權利為代價,給予以色列想要的一切。」

由此可見,新中東和平計劃由美、以兩國提出,沒有巴人代表參與,開出的條件又肯定不獲巴人接受,故形同一紙空文。特朗普為何還要提出?因為這是總統競選年。有分析指,特朗普的計劃是討好美國國內的親以色列基督徒,因為他們支持重建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猶太國。

中東和平問題被弱化為特朗普的一場競選操盤,反映了他眼中的巴人處境。事實上,特朗普當選總統以來,對過往美國總統的中東政策作出兩大重要調整:一是在以巴關係上全面支持以色列;二是把政策重心由以巴和解,轉為對伊朗加壓。以巴問題確實已不是他優先處理的中東事項。

特朗普化解彈劾案危機後,面對一盤散沙的民主黨陣營,連任機會大增。如他成功保住總統寶座,巴人訴求將被進一步邊緣化,美國便難以繼續擔任雙方的調停者,巴人自會更積極從服於德黑蘭。故特朗普的中東政策與其說是建構新的和平,不如說是為一場中東新危機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