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造假出不窮 大國崛起指望誰

內地近年提出大國崛起的戰略口號,當中科技興國便成為重要的期待目標之一,當局為此更不惜投入大量科研經費,積極鼓勵開發研究。誰知一些科研單位或個人並無腳踏實地做研究的精神,而是將主要心思放在了弄虛作假、投機取巧上,以致一次又一次鬧出抄襲、剽竊醜聞,既耽誤了發展大計,又被世人百般嘲諷,簡直不知所謂。

抄襲剽竊 騙取贊助

中科院計算所團隊日前宣稱自主開發了一款用於青少年編程教育、名為「木蘭」的編程語言程式,結果被網友發現屬Python的「換殼」產品,後者由一名荷蘭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發明,後被逐漸應用於相關領域。而中科院此次不但照抄對方技術,更被指連相關產品圖標亦未作處理便拿來用,實在叫人沒眼看。

至於類似醜聞,在內地學術科研開發領域可謂多不勝數,並一再讓國人尷尬不已。像早前的「紅芯瀏覽器」事件,當時亦是打着「民族自主創新」、「打破美國壟斷」等為國爭光的旗號,結果公布消息當晚就遭狠狠打臉,進而揭發該團隊亦不介懷帶着別人的圖標招搖過市,更美其名曰「站在巨人肩膀上做創新」,就是死不認錯。而當年的「漢芯一號」則更「高級」,據說是找農民工用砂紙將從美國進口來的晶片圖標打磨掉,再刻上自己的名號,且騙局持續三年多才被揭穿,堪稱中國晶片公關史上的奇恥大辱。

更讓人心痛的是,類似醜行在被曝光之前,都曾成功騙取國家或企業不菲的資金贊助。譬如國家當時就曾無償撥款上億元給了「漢芯」,「紅芯」則獲得多方近六億元融資;相關項目團隊及個人更博得眾多榮譽和獎勵,以及難以估算的潛在商業利益。簡而言之,這些人就是以騙術和造假相結合,成功造就了個人「輝煌」,而國家的科技興國、實力崛起目標,全都成了泡影。

有數據顯示,中國近年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研發國,全社會每年的研發經費投入更是天文數字,至於錢流入了哪些部門,最終用在甚麼地方,估計都是一筆筆糊塗帳。正所謂難得糊塗,一個個如此拙劣的騙局皆能成功通過各級審批驗收,可見科研造假在中國早已形成體制性、系統化操作,不到一定程度很難被發現。

其實被騙點錢還在其次,更重要的是此舉給國家帶來的某些負面影響,甚至是致命打擊,實屬無法承受之重。像早前中興通訊遭美國「卡脖子」制裁的不堪遭遇,一舉將自己的「命門」暴露無遺,進而可讓對手輕易實現敲詐勒索之目的,不但強國之夢屢遭輾碎,更讓國家在全世界面前慘遭羞辱,當局實在需要好好反思一下,為何養出這麼多的白眼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