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殺候鳥又猖獗 禁食野味須立法

每當秋冬季節來臨,內地食野味「進補」的風氣就有所抬頭,不法之徒又要大肆捕殺野生動物。河北滹沱河濕地日前多處發現帶劇毒的餌食,現場還發現野鴨屍體。該濕地是國家保護動物黑鸛的棲息地,如果藥物污染水源,將對黑鸛造成威脅。

鳥類被指是人類與自然連接的紐帶,從人類生存發展的角度出發,傷害鳥類,破壞生態平衡,就是傷害人類自己。但全球鳥類因為人類活動頻繁,面臨滅絕的危機。國際鳥盟報告顯示,全球所有鳥類,每八種中有一種面臨滅絕危機,黑鸛也屬瀕危鳥類,分別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保護條例 形同虛設

當下正值候鳥遷徙旺季,全球候鳥遷徙路線中有三條在中國境內,尤其是河北大量濕地為各種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條件,成為東亞至澳洲遷徙通道上的重要遷途停歇和覓食地,也是大量水鳥的越冬地。但也正是因為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了不少不法分子獵殺野生鳥類的場所。很多遷徙候鳥的必經之路,也是危機四伏的死亡之路,每年入冬之前,數萬野生候鳥都因落入盜獵者布下的「天羅地網」而消失。

其實不僅是河北,中國東西南北都在虐殺野生鳥禽,近日的新聞報道就包括黑龍江巴彥縣一家商舖被查出七千餘隻鳥屍,還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四川廣安查獲一萬餘隻活體鳥禽,拘捕六名疑犯;江蘇洪澤湖數百水鳥遭捕殺販賣,拔毛開膛後每斤五十元;廣西合浦縣英羅村更發現有不法之徒以縫住眼睛的斑鳩為餌誘捕候鳥,殘忍手段令人髮指。

傷鳥害鳥案件頻發,無非是利益作怪。國人相信「天上飛的除了飛機都可食」,愈是珍稀鳥類,愈是有進補效果。有需求就有買賣,有了買賣,就有殺戮。另一方面,部門執法不力,保護條例形同虛設,縱然每年秋冬都是捕鳥案件多發季節,但各地執法部門保護措施依然滯後,總是案發後加強巡視和打擊。雖然當局三令五申禁食野味,但禁令卻形同廢紙,主要原因是吃珍貴野味的饕客多為權貴,不少官員更是老饕。顯然,捕殺野生鳥禽的源頭在於食野味。

事實上,內地非法捕獵和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已入刑,違法犯罪成本很高。問題在於各地執法部門雖然禁止捕獵和出售受保護野生動物,但對內地風行的食野味現狀,卻依然態度曖昧,當局至今仍未修訂食用受保護野生動物的懲處條例。非法捕獵和出售犯法,食野味無罪,公眾對野生動物保護又何來信心?要徹底打擊違法捕獵行為,斬斷捕獵候鳥背後的黑色利益鏈,惟有盡快立法禁食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