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期限愈來愈近,對經濟的影響逐漸浮現。北愛爾蘭歷史悠久的大型巴士製造商萊特巴士(Wrightbus)在不穩政局下陷入財困,面臨破產,恐繼英國老牌旅遊集團Thomas Cook後,成為一周內第二宗同類事件。相關收購談判無果,香港亦有採用的萊特巴士料會啟動破產保護程序,由律師行接管。
萊特巴士是北愛爾蘭其中一家最大的企業,僱有一千四百名員工。該公司早前曾向員工稱,將有其他商人收購,正與合資格收購者完成最後的協議。然而,中國工程公司濰柴動力及一間由英國工程公司JCB繼承人領導的企業,於上周放棄收購萊特巴士;北愛爾蘭商人唐納利(Darren Donnelly)早前也放棄競逐。萊特巴士及負責安排收購、有機會成為其接管方的德勤會計師行,周二未回應報道。
萊特巴士成立於一九四六年,英國首相約翰遜於二○一二年擔任倫敦市長時,提倡引入由其生產的新款Routemaster巴士。當時約翰遜認為舊款巴士欠靈活,也不夠安全,故取而代之,新巴士也因此被稱為「Boris bus」。但有民眾覺得新巴士的設計不美觀,較喜歡舊巴士;新巴士的混合動力系統亦有缺陷,電池老化速度快,影響運作。
簡世德於二○一六年接任倫敦市長後,停購萊特巴士的新車。脫歐公投後英鎊貶值,巴士零件的價格上升,亦為萊特巴士帶來壓力。英國汽車製造商和貿易商協會指,不穩定的政治及經濟氛圍,加上各地方政府不同的空氣淨化政策,令巴士營運商投資的信心及意欲下降。
英國巴士市場日漸萎縮,萊特巴士更面臨財政危機,在去年經歷兩次裁員,減去九十五個職位。香港有不少巴士公司亦使用其巴士,現時有一千四百三十六輛服役。九巴今年一月再向萊特巴士訂購五十輛新車,預計於下半年抵港。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