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一個國際科學團隊在二○一六年至一七年的十八周內,在廣州市內的沙仔島和大刀沙進行實驗,成功大幅減少白紋伊蚊數量。惟有關方法被批評無法大範圍使用,而且可能非常昂貴。
雌性的白紋伊蚊能傳播登革熱、寨卡病毒等病症。中山大學奚志勇教授的團隊與美國密歇根州大學等機構合作開發一種新技術,先令蚊子感染一種名為沃爾巴克氏體的細菌,再用微量輻射令牠們無法繁殖;再將已受細菌感染的雄蚊釋放在實驗範圍,結果雌蚊數量每年大幅減少83%至94%。
研究成果周三在《自然》期刊發表,不過有學者潑冷水,指此方法需每周釋出四百萬隻雄蚊。馬里蘭大學的生物學家洛維特則表示,這種滅蚊方法不能一勞永逸,而且由於需要定期觀察,因此可能需要用很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