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到底會否揮軍攻打伊朗?總統特朗普葫蘆裏賣甚麼藥,讓人摸不着頭腦。一方面他擺出願意坐下來談的架勢,另一方面卻派遣戰艦到人家門口耀武揚威,挑釁的意味濃得化不開。被問到華府欲派十二萬大軍攻伊的傳聞,特朗普否認開打之餘,又說真要反制伊朗,人數將遠不止此,這到底又是怎麼回事呢?
有傳聞指特朗普跟鷹派副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就是否對伊朗動武問題出現內訌。特氏跟手下有分歧並不出奇,但以他一貫的行事作風觀之,真有哪個手下敢「批龍鱗」,下場只有捲鋪蓋走人,前國師班農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說,白宮內部或許存在不同意見,但最終拍板的還是特朗普。
由此觀之,華府一路以來對德黑蘭的「極限施壓」不斷升級,特別是近日兵臨伊朗城下,很可能就是製造擦槍走火的可能性。伊朗一旦沉不住氣,美國動起手來將師出有名。事實上,自從特朗普單方面撕毀核協議那天起,以伊朗總統魯哈尼為首的溫和派,處境即變得十分尷尬,強硬派一旦取得全面主導權導致衝突升級,正中美國下懷。
當然,真要對伊朗痛下殺手,特朗普還是有所顧慮。打仗講求實力,常規戰伊朗不是美國對手,但搞「超限戰」的能力還是有的。最近沙特及阿聯酋的油輪遭到破壞,很可能就是德黑蘭方面小試牛刀。更讓特氏憂心的是,伊朗不一定要在戰場上明刀明槍報復,而有可能在美國本土發動恐襲,對於正在全力拚連任的特氏來說,後果無疑是災難性的。
歐洲盟友的牴觸情緒亦值得關注。可以看到,第一次海灣戰爭美國獲得多國支持,到了○三年再次攻打伊拉克,鐵桿盟友基本上只剩下英國。隨着事實證明伊拉克的所謂「大殺傷力武器」乃子虛烏有,貝理雅盲從小布殊,已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歐洲領導自然見過鬼怕黑。更何況美伊今天劍拔弩張的局面,正是因為華府退出核協議而起,對此,歐洲盟友一直以來「期期以為不可」,自然不會願意為老美的爛攤子擦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