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周五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內地官媒播出「315晚會」節目,揭露過去一年國內造假、違法經營典型個案,其中提到內地市面充斥醫療垃圾製造的日用品,包括河南、河北、山東、陝西等多地都存在回收、加工這些垃圾的「一條龍」黑色產業鏈,至於清洗垃圾的廢水,則排到周邊江河中。
報道稱,各地的黑工場專門回收輸液管、輸液袋、一次性針筒等垃圾,製成業內俗稱「再生顆粒」的塑料粒,再送到下遊企業加工。至於生產出來的產品,就可謂五花八門,包括水果籃、蔬菜網袋、洗臉盤、水杯,甚至兒童玩具,均是市民最常接觸的塑膠製品。
在河北任丘一間網袋加工廠,看似規模不大,但每天仍可用醫療垃圾生產十萬多個蔬菜網袋,銷往全國各地;山東臨沂一間兒童玩具企業老闆透露,使用醫療垃圾,早已是當地企業的慣常做法。而醫療垃圾在內地需求量非常大,其中在河北保定每噸垃圾能賺到千元人民幣利潤。
曾有專家指出,醫療垃圾具有空間污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傳染等特徵,其病菌的危害性是生活垃圾的幾十甚至上百倍。此外,報道還揭露,內地不少醫生將行醫證出租給江湖遊醫或非法診所及藥店,一年的租金最高可達五萬元,並舉例重慶很多藥房掛出執業醫師證,但醫生實際上都沒有上班。另外,零食「蝦扯蛋」辣保被揭廠房衞生惡劣,節目播出後網購平台立即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