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僕做騷成習慣 電視問政變舞台

內地近年流行電視問政,即讓官員接受主持人或嘉賓「質詢」,或多或少會有辛辣諷刺的提問,讓民眾一吐為快,官員們也會當場面紅耳赤,手足無措,然而公僕做騷已成習慣,節目過後,一切照舊。

西安市高陵區交通局局長劉鵬武近日出席當地電視台問政節目,在回應黑車問題時,遭主持人接連質問「為甚麼有這麼多黑車,難道您不知道嗎」、「是不會管、不想管、還是不敢管」?局長被問得啞口無言,網友直呼大快人心。西安推出電視問政節目已有近四年,由西安市紀委監委和廣播電視台聯合主辦,包括《問政時刻》、《每日聚焦》、《黨風政風熱線》三檔節目,被稱為輿論監督「三劍客」。

避重就輕 隔靴搔癢

問題是,所謂「三劍客」只着眼於雞毛蒜皮小事,對於老百姓真正深惡痛絕的大事則避而不談,譬如轟動全國的秦嶺違建別墅事件,中央高層連續六次批示都拆不了,當年為何不見西安當局問政?西安國土局系統數百名官員賤價買開發商豪宅,為何不見問政?可見所謂電視問政都是避重就輕、隔靴搔癢,淪為一眾官僚做騷自娛的「舞台」。

中共十八大後,一些地方為了加強政府與公眾的溝通互動,紛紛採用電視問政、網絡問政等新形式。目前全國至少有二十五個省市進行各類的電視問政。電視問政作為一種媒體參與民主監督的方式,雖然做騷成分大,但的確可以成為百姓宣洩不滿的平台。關鍵在於,電視問政流於形式,常常浮光掠影,只能反映官場問題的冰山一角。這也說明,國人能夠通過正常渠道有效投訴的機制太少。

事實上,對公僕與政府部門進行有效監督的手段和渠道,仍然是掌握在政府手中。比如搞不搞電視問政、甚麼時候搞電視問政、要「拷問」哪些部門、對懶政怠政問題如何處理,幾乎全部由當局決定,包括民眾最關心的「三公」經費、項目招投標、政府採購,特別是徵地拆遷、扶貧等尖銳問題,卻從來不敢上電視問政。

表面看,雖有地方官員因電視問政被民眾批評而被處分甚至撤職,但基本上都是低層官員,甚至不排除有高官藉機排斥異己。而從全國範圍看,被電視問政的也幾乎都是一些芝麻官,那些掌握大權的市長、省長、部長絕少出現問政鏡頭前。

顯然,電視問政像「舞台」,將問政變成展示政績的工具,根本難以凝聚社會共識、化解矛盾。上樑不正下樑歪,雖然很多問題出在基層,根子卻在上層,如果需要基層官員上電視才能發現和解決問題,主政者難道就沒有責任?如果真對百姓負責,不如主動公開政府服務項目和運作過程,這才是真正的陽光作業,執政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