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流行搶紅包 節日貪腐花樣多

春節既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也是內地官員收禮受賄的節日,因此中紀委一連三日以包括口訣、漫畫在內的多種方式,警示官員要「清廉過節」,尤其是禁止官員收紅包。只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各地官員明的紅包不收,電子紅包卻收得不亦樂乎。

根據中紀委今年「防腐令」列出「紅線」,主要包括禁止官員打麻雀、唱卡拉OK、洗浴、浸溫泉、公款滑雪、旅遊、打高爾夫球、釣魚,以及禁止組織並參加公款吃喝、接受管理服務對象宴請、公款購買高級白酒等。其實,對於這些禁令,各地官員幾乎琅琅上口,倒背如流,但只要換個更隱蔽的方式,一樣可以瞞天過海。

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

事實上,官方近期曾通報指,各地官員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花樣翻新,有的公款吃喝轉換思路,找老闆或下屬企業埋單;有的違規操辦宴席,使出變相收禮、異地操辦的招數;不敢用公車,就用公車加油卡為私車加油,以及調研名義旅遊等。去年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處分各級官員超過六十萬人,足見問題之嚴重。

不過,隱蔽性最強、最令紀委監察部門防不勝防的,目前當屬電子紅包。通過微信等社交平台收發紅包,近年已成為大眾娛樂、增進情感的一個重要社交手段。加之單個紅包二百元封頂,看起來似乎不是大問題,但近年卻成為官場最流行的收錢方式。

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即使是面額不大的紅包,實質也是金錢往來,如果雙方存在特定的利益關係,即使金額很小,也難逃瓜田李下之嫌,且絕大部分人都是「包」中有「求」。例如官方日前就舉例:浙江省嘉興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嘉興港區分局副局長王紅良收受六名管理服務對象微信紅包,遭黨內警告處分;安徽省界首市靳寨糧站副站長張賓收一名糧販七個微信紅包,便多次為他提供便利。

雖然近年中央持續反腐,打下數百省部級「老虎」,拍死蒼蠅、螞蟻級貪官更是無數,全國官場一片風聲鶴唳,各級官員不敢如以前般放肆,然而籬笆紮得再緊,終歸還會有縫隙。

誠然,對於一些手握大權的貪官來說,未必會在乎數百元的電子紅包,但對於大多數基層官員,積少成多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例如福建龍岩市公安局兩名警官,因在商人建立的社交群中搶到一萬多元紅包而被撤職處分。特別是這種猶如螞蟻搬家式收禮受賄,積小貪可成大腐,一旦形成整個官場文化,更有可能動搖當局執政基礎,危害未必比貪腐「老虎」小。因此,如何在技術層面防範這些「微腐敗」,防微杜漸,亦是內地監管部門當前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