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果蝠發現類伊波拉病毒

中國和新加坡科學家,在雲南一種果蝠身上發現一種類似伊波拉和馬爾堡病毒的新型絲狀致命病毒,該病毒可感染人類並造成嚴重出血,該項研究成果近日在英國科學學術期刊《自然》發表。研究人員表示,及早辨別出這種新病毒,將能預防類似伊波拉式的疫情大爆發。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女研究員石正麗,與新加坡杜克國大醫學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傳染病研究主任王林發(Wang Lin Fa‧音譯)教授所組成的研究團隊,在雲南西雙版納勐臘縣捕獲一隻果蝠,從牠的肝臟中發現新型絲狀病毒,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勐臘病毒」。該團隊指,該病毒可以感染人類、猴子、倉鼠和狗的細胞。

據了解,因○三年爆發沙士疫情,石正麗於○四年偕研究員追蹤病毒源頭,最終確認蝙蝠是沙士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石等研究人員十多年來不斷研究,僅在雲南一處蝙蝠洞的採樣工作,就持續了五年。

追蹤沙士源頭採樣

王林發稱,分析顯示勐臘病毒在演化上與伊波拉以及馬爾堡病毒有密切關係,而識別出這種病毒,有助於預防疫情大爆發。「研究蝙蝠傳播絲狀病毒的遺傳多樣性和地理分布,對於風險評估和預防疫情非常重要。因為這類傳染病可以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影響大眾,造成破壞」。

新加坡的研究團隊指,包括伊波拉和馬爾堡病毒在內的絲狀病毒,均被視為致命病毒,會透過感染人類器官及破壞血管,造成感染者嚴重發燒及致命性出血。目前在非洲已確定有數種蝙蝠帶有伊波拉病毒,至少有一種蝙蝠身上有馬爾堡病毒。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去年爆發伊波拉疫情,致近三百人死亡。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