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神州人食野味季節,無數候鳥在向南遷徙途中慘被濫殺,不法之徒甚至連作為科研的稀有鳥類也不放過,令人髮指。
北京林業大學研究人員近日在位於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的農田,發現一隻被追蹤觀察、列為國家二級保護珍禽白枕鶴的斷腿及跟蹤器,其斷肢切口整齊,疑被利器砍斷。從事鳥類研究多年的科學家悲憤指未見過如此殘忍的捕殺手段。
鳥類被指是人類與自然連接的紐帶,從人類生存發展的角度出發,傷害鳥類,破壞生態平衡,就是傷害人類自己。但全球鳥類因為人類活動頻繁,面臨滅絕的危機。據「國際鳥盟」報告顯示,全球所有鳥類,每八種中有一種面臨滅絕危機,白枕鶴也屬瀕危鳥類,目前全球僅存六千餘隻。
內地相關法例亦規定,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可被判刑及罰款。捕獵者應很清楚帶追蹤器一定是受保護鳥種,卻依然下毒手,可見這些人長期作案,且屢屢得手,從未遭到懲處,因此膽大妄為。
秋天是候鳥的遷徙季節,多經渤海灣、華北平原遷往長江中下游省份越冬,其中北京、天津及河北是很多候鳥的必經之路,也是危機四伏的死亡之路,每年入冬之前,數萬野生候鳥都因落入盜獵者布下的「天羅地網」而消失。
傷鳥害鳥案件頻發,無非是利益作怪。中國人相信「天上飛的除了飛機都可以食」,愈是珍稀鳥類,愈是有進補效果。有需求就有買賣,有了買賣,就有殺戮。另一方面,部門執法不力,保護條例形同虛設,縱然全社會都知道每年秋冬是捕鳥案件多發季節,但各地森林公安機關並未加強巡視和打擊,遑論對候鳥遷徙地的民眾加強教育。
其實,傷鳥害鳥的還有另外一種人,那就是饕客。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很多稀少的野生動物被視為滋陰補陽珍品,尤其是廣東人嗜吃野味更早已名聲在外,例如禾花雀,由於被食客稱為「天上人參」,而遭濫捕獵殺,加上棲息地被破壞,數量急跌,在短短十三年內由「無危」變成與中國華南虎同級的極危物種,但市場上仍然有售,供應禾花雀侍客的餐館也不在少數。
由於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野味變得愈來愈珍貴,食野味也變成顯示身份的象徵,饕客多為權貴,其中不少官員更是食野味常客。這也正是濫捕濫殺鳥類犯罪行為不斷惡化,各地相關執法部門卻睜一眼閉一眼的重要原因,甚至還有執法人員本身就參與其中。
顯然,保護野生動物,不如先嚴打食野味。不僅要對濫捕濫獵者嚴懲,更有必要立法追究食野味者刑責,遏制濫殺鳥類行為才有一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