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平台倒閉潮 苦主維權苦無門

經歷一段密集式「爆雷」之後,內地P2P網貸平台倒閉潮似有所緩和,各地苦主的維權聲音也不再那麼嘈雜,一切看似回歸平靜,然而這不過是當局強力維穩噤聲下的寒蟬效應。

這個夏天,內地數千家網貸平台主持人集中跑路,圈走天文數字的資產,一夜之間,突然多出數百萬金融難民,有人傾家蕩產,有人妻離子散,有人精神失常,有人崩潰自殺,有人無奈上訪但遭到各地阻撓鎮壓,可謂哀鴻遍野,不忍卒睹。

P2P原本是一種民間小額借貸模式,屬於互聯網金融產品的一種,也是政府加快金融體制改革下催生出來的新興融資產品,產業規模近兩千億美元,居全球之冠。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龐然大物,從誕生之日起,當局的監管幾乎就是一片空白,在P2P等互聯網貸款出現之前,中國的非金融機構是不允許吸收公眾存款的,其本質上也只應是提供借貸的中介平台,撮合各方交易,從中收取一定手續費而已,結果卻變成了非法集資平台,政府的放任自流導致其長期野蠻生長,衍生金融詐騙,最終釀成倒閉逃亡大潮。

維穩強壓 寒蟬效應

說白了,互聯網非法金融借貸就是披上皇帝新衣的「龐氏騙局」,以高額利息回報為賣點吸引投資借貸者,從中取利,中飽私囊,當後來投資者的資金不夠支付前期投資者的利息時,便採取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最終無以為繼,網貸平台自然爆裂。

事實上,類似的詐騙行為早就發生過,卻一直沒能引起當局足夠警惕。像幾年前的e租寶、昆明泛亞、中晉系等網絡非法集資大案頻生,每每牽連數十萬上百萬受害者,至於本輪爆雷潮中的「第一雷」、上海著名P2P平台「唐小僧」的用戶總量更超過一千萬人,成交金額高達七百五十億元人民幣,造成多少血本無歸的新金融難民,無法估算。

有道是,有騙子就有傻瓜,網貸平台多年來不斷爆雷,仍能吸引那麼多投資者前赴後繼,除了人性貪婪,除了投資渠道有限,更因為當局監管不力,以及背後掩藏的大量腐敗。不可不知,所有網貸平台須經政府有關部門審批,失察之過難辭其咎,一些地方政府及官員、社會名人乃至官媒等積極為這些網貸平台鼓吹站台,為其鍍上一層「官方色彩」,因而令不少民眾深信不疑,墮入騙局。

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種紅薯。對於因信貸平台集中爆雷衍生的金融苦主,政府理應回應訴求,但事實恰恰相反,公安機關不願立案,檢察院不急於起訴,法院拖延宣判。更有甚者,各地密集搜捕上訪維權者,刪除相關網絡訊息。當局的鐵腕不是用來維護網絡金融安全,而是對付金融苦主,叫人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