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大選戰情熱 中國躺着也中槍

馬來西亞大選今舉行,除了反對派聯盟能否在前總理馬哈蒂爾領軍下,實現歷史性政黨輪替,備受矚目。馬哈蒂爾大力炒作「反中」議題,大選後中國在馬國投資會否受影響,亦值得關注。

馬哈蒂爾選前接受外媒專訪時表示,很多馬國人並不喜歡中國投資,不欲將大部分土地售予外國公司。事實上他此前就曾狠批現任總理納吉布過度吸引中資,「形同典當國家主權」,甚至揚言勝選後全面檢討中國投資項目。

馬哈蒂爾的反中策略,乃典型民粹手法。相對執政國陣掌控大量資源,可透過承諾增加現金津貼及各式生活補助吸引選民,反對派只好將矛頭對外。因中資近年不斷湧入馬國(據統計指馬國在一帶一路有關的基建上,獲中方投資超過三百億美元),指控中國人「搶飯碗」,無疑是最就手的「獵巫」對象。

馬哈蒂爾為勝選變臉

馬哈蒂爾早前點名批評柔佛州一個中國地產商參建的項目,指出每個單位最平也要一百萬令吉(折合約二百萬港元),而馬來西亞人的平均年薪僅約六萬令吉,「沒有哪個國家希望大量外國人湧入他們的國家」,這也是民粹政客挑動階級仇恨乃至排外情緒的慣用伎倆。眾所周知,馬國反對派上屆大選收穫頗豐,特別是華裔選民風從,形成所謂「華人海嘯」。馬哈蒂爾深知,反對派完成執政「最後一里路」,必須從執政國陣那裏撬走馬來選民的票,其「反中」政綱的潛台詞,正是「保護」馬來人免受富裕中國人的「剝削」。

當然,作為一位老練政客,馬哈蒂爾的「反中」只是出於現實需要。中國駐馬國大使不點名批評馬哈蒂爾「在台上四處游說『中資來馬』,下台後肆意污衊中資『搶走飯碗』」,反過來也可以理解馬哈蒂爾現階段的「反中」只是選舉語言,一旦有機會「當家作主」,取態必然更加務實。

不管怎麼說,隨着「一帶一路」戰略的縱深發展,中國在沿線國家的投資將日漸增加,馬來西亞政經環境相對穩定,尚且鬧出偌大風波,如何確保投資項目不被所在國政局動盪影響,北京須早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