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低溫電子顯微 三雄獲化學諾獎

【本報綜合報道】本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昨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揭盅。三名分別來自瑞士、美國及英國學府的科學家,憑研究低溫電子顯微技術獲獎,他們將分享九百萬瑞典克朗(約八百七十四萬港元)獎金。

三位得獎者分別是英國劍橋大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項目主管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德裔教授弗蘭克(Joachim Frank)、瑞士洛桑大學榮譽教授迪博謝特(Jacques Dubochet)。他們着手研究的技術可助冷凍生物分子的中間運動,將本來肉眼看不到的過程形象化,以便在溶液中獲取生物分子結構的高清影像。

弗蘭克稱,原本以為自己獲獎的機會很低,對於自己能夠獲得諾貝爾獎,感到開心得說不出話。他表示,暫未知道會如何使用獎金,但笑言已告訴妻子不用再為請狗保母的問題而苦惱。

科學家一直以來認為,電子光束會破壞生物分子,因此電子顯微技術只能應用在死物上。惟亨德森在一九九○年成功以電子顯微鏡顯示生物分子的原子結構,帶來重大突破。弗蘭克其後透過其研發的圖像處理方法,將2D圖像分析並合併成較尖銳的3D結構。而迪博謝特則將水加到電子顯微鏡,讓生物分子在真空中仍保持自然形狀。

藉以了解抗藥性蛋白

諾貝爾獎評選組織瑞典皇家學院指,科學家在過往多年來,利用低溫電子顯微技術獲取影像,從而了解引發抗生素抗藥性的蛋白,以至寨卡病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