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黃河因河水黃濁而得名,不過這條曾為世界上輸沙量最多、含量最大的河流,近年泥沙含量銳減,甚至出現「一千二百多公里的黃河中游已然一河清水」。受生態工程、採沙熱等種種因素影響,有內媒引述數據指,黃河每年減少逾七億六千萬噸泥沙。但專家認為,黃河泥沙銳減後,一旦發生超量級降雨,水土流失將會加大,屆時大洪水機率也將增加。
歷史記載過去共有四十三次黃河水變清的現象,最長一次為一七二七年,持續廿多天。專家分析指,黃土高原生態建設工程效果顯著,植被覆蓋度增加。此外氣候變化、水利工程、經濟社會發展亦是導致黃河泥沙銳減的原因。
據內媒引述《黃河流域綜合規劃》指,目前的水利水保措施年均減沙約四億噸,到三○年適宜治理水土流失區得到初步治理後,年減入黃泥沙六億至六億五千萬噸。
另有專家指出,近期入黃泥沙銳減只能反映一個特定時期內降雨和水利水保措施作用,不能用以代表今後一個較長時期內入黃泥沙的變化趨勢,對未來沙量估計不宜過於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