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漸行漸遠 中歐愈走愈近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之後,美歐關係形同陌路,與此同時,中歐關係卻漸入佳境。西方國家內部大決裂,給中國再度帶來戰略機遇期。

據報道,在早前的中德論壇上,德國總理默克爾高度評價了雙邊關係,並表示將推動歐盟履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十五條條約義務,即意味着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國家地位。在此之前,歐洲與美國站在一起,拒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國地位,在貿易傾銷問題上一直對華進行歧視。而今次德國甩開美國單幹,在對華問題上改弦易轍,發出自己的聲音。

德國之所以在對華政策上與美國分道揚鑣,很重要的原因是對特朗普徹底絕望了。特朗普上台後特立獨行,堅持美國優先,實則搞貿易保護主義,逼德國開放市場減少對美出口,同時要求盟國交納更多的保護費,在氣候問題上更與全球一百九十多個國家為敵,悍然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拒不承擔國際義務與責任。

妥協忍讓 已成過去

從某種意義上說,只要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美德之間就失去了互信基礎,雙方只具有盟友之名,已無盟友之實,妥協與忍讓已成為過去,矛盾與鬥爭成為現實。默克爾曾表示,依賴美國的時代已結束,歐洲必須自強起來。德國外長亦宣稱,歐洲要從美國手中接過世界的主導權。

美德矛盾上升,給中國創造了機遇。歐洲要自強,必然要在向東看政策上取得突破,美國收緊對德貿易進口大門時,歐洲的商品必然要從中國獲得更多的出路。事實上,中國已向世界最大進口市場邁進,每年進口上萬億美元的商品,對於目前經濟發展低迷、復甦無力的歐洲來說,慷慨的中國就像聖誕老人一樣可親可愛。

目前,中歐之間的共同語言已經超過了美歐之間的共同語言。比如,在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之後,中歐決定繼續推進該協定的落實,承擔起相應的責任與義務。當特朗普築起貿易壁壘之際,中歐卻承諾推進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進程。可以預計,美歐之間共同協調的對華行動將逐漸破裂。比如,美國早前曾經要求德國政府阻止中資企業對德國晶片企業的併購,今後德國很可能對美國的要求置之不理,在考慮對華政策上,更多地從本國和歐洲的實際利益出發,而不是為美國霸權充當打手。

西方決裂雖然給中國崛起提供了機遇,但應該看到,美歐之間在人種、歷史、宗教等方面的淵源極深,雙方關係剪不斷理還亂,並不可能走向徹底的敵對,如果特朗普下台,換上一位傳統型政客主政,美歐或會迅速彌補分歧,重修於好。所以,中國應該做好多手準備,而不是一廂情願,最怕無法掉頭,被西方玩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