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師表,本應以身作則,作為學生榜樣。惟湖北武漢一間知名高校的張姓化學教授,為謀取暴利竟化身現實版「絕命毒師」,與同黨楊某、馮某、鮑某等人,在不足七個月時間內,製造一百九十三公斤新型毒品甲卡西酮(俗稱「喪屍藥」、「浴鹽」),銷售至歐美等地,多名疑犯其後落網。案件昨早在武漢市中院公開宣判,其中張男被判無期徒刑,楊某被判死緩,馮某、鮑某分別被判囚十五年。
一四年底,武漢海關在寄往歐美及澳洲等地的八個郵包中,發現十多公斤重的可疑白色或黃色粉末。惟由於化學成分複雜,檢測難度高,武漢海關緝私局偵查人員透露,直至一五年五月,公安部禁毒局才鑑定出其中兩個郵包藏匿的是國家管制的一類精神藥品甲卡西酮,其餘六個郵包的粉末成分亦與其相似。
經近半年偵查,緝私人員終在武漢市郊一個工業園區內發現涉案的製毒工場。據武漢海關緝私局副局長彭正德稱,該製毒集團把製毒程序分成三至四步,每步之間的分工都由指定人士負責,上下之間沒聯繫。製成毒品後,該集團亦會走私、販賣,提供「一條龍」服務。
至一五年六月十七日,武漢海關聯合當地警方採取行動,成功抓獲張男等八人。經查,張男僅在一四年三月二十日至十月二十四日期間,便生產了一百九十三公斤甲卡西酮。案件昨宣判,張男被判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楊某判死刑,緩刑兩年,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沒收個人全部財產;馮某及鮑某被判囚十五年,沒收個人財產八萬元人民幣。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