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頸鹿易危恐滅絕

正當大部分人士均關注大象的生存危機時,長頸鹿亦無聲無息踏上瀕危之路。保育團體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周三指出,長頸鹿的數量在過去三十年銳減四成,已由「無危」(Least-concern)物種直接成為「易危」(Vulnerable)物種,並列入紅色名錄之內。若情況持續,人類在不久的將來,恐再沒機會一睹長頸鹿。

IUCN在墨西哥舉行的生物多樣化會議上表示,非洲的長頸鹿數量由一九八五年約高達十六萬頭,急跌至去年只有約九點七萬頭,評級已跳過「近危」(Near Threatened),直接成為「易危」物種,與非洲象、大白鯊和北極熊並列紅色名錄之內。此外,有多達一萬三千種物種面臨瀕危及極度瀕危的風險。

比大象數目更少

把長頸鹿列入紅色名錄的生物學專家芬尼西和金佩爾均稱長頸鹿並非如外界所想般無處不在,大象數目反而是長頸鹿的四倍。

芬尼西認為,中非及東非的長頸鹿數量銳減主因是人類開發農地,侵佔了長頸鹿的棲息地,加上人類非法偷獵及疾病等問題嚴重,即使南非長頸鹿數量增加,也無補於事。芬尼西和金佩爾指摘科學家也沒有好好估算長頸鹿的數目。他們指科學家只是集中留意長頸鹿的主要品種,而沒有留意九個長頸鹿亞種的數目,導致長頸鹿正走向無聲滅絕。

美國杜克大學的生物保育學家皮姆,早前曾批評IUCN沒有把長頸鹿列入紅色名錄,他又指出外界經常在動物園看到長頸鹿和黑猩猩等動物,錯以為這些動物沒有絕種的危機。

瀕危程度分級

「無危」級別(Least-concern):泛指廣泛分布、仍有大量數目及絕種風險最低的物種,包括棕熊、北極狐。

「近危」級別(Near Threatened):可能及接近瀕危的物種,包括黃鰭吞拿魚、白犀牛。

「易危」級別(Vulnerable):絕種風險最高的物種,包括大熊貓、大白鯊。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