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故居髒雜亂

作為中國代表古都之一的北京,市內除知名的天壇、長城等古蹟外,亦有不少名人故居。惟對於極具歷史價值的文物古蹟,當局明顯保護不力。繼早前十四座列作文物保護單位的清朝王府,被揭遭不同單位佔用,再有內地傳媒發現推行「百日維新」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其故居、昔日的瀏陽會館,已淪為「大雜院」。因其位處二三環內,地理位置優越,院內多番被違法加建以供出租,內部環境更是髒亂不堪。

曾到譚嗣同故居考察的北京史地民俗學會副會長劉陽,表示雖然瀏陽會館於一九八六年,被列為宣武區文物保護單位,並取名為「譚嗣同故居」。但早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故居已有多人入住,至現時內部格局更被改得不見舊貌。

有譚嗣同故居附近的居民坦言,該址外牆雖掛有文物保護的牌子,但院內已沒有甚麼文物。有居民更指故居內現有逾廿戶人居住,擠了十多間小房子,猶如「大雜院」。而在故居門口的牆上亦裝有多個電錶,電線隨處擺放;下水道更不時散發怪味,而且垃圾遍地。

當地居民表示,故居主要分作前院及後院,院之間只有一條僅可讓一人通過的小路。據稱,前院是居民自住,而後院就多作出租用途。劉姓女住戶直言,雖然故居環境衞生不佳,但因位於北半截胡同,地理位置方便,故不少人都樂於租住。

位置方便吸引租客

院內的出租屋十分搶手,房子幾乎沒空置。現時市面對院內十三四平方米的房間,月租開價至少一千二百元人民幣。不過,居民認為故居環境狹小,根本不夠住,所以只好私下搭建、擴建房屋。

據了解,譚嗣同當年住在瀏陽會館五間西房的北套間,自題為「莽蒼蒼齋」。至一八九八年,譚嗣同推行史稱「百日維新」的政治改革運動失敗後,在會館被捕,繼而被處死。當局後於一九八六年,將瀏陽會館列為宣武區文物保護單位,取名為「譚嗣同故居」。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