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如強弩之末 俄羅斯轉守為攻

北約歷史上最大規模峰會上周五至上周六假波蘭華沙舉行,有美國媒體形容,這是冷戰結束後最重要的一次峰會。峰會主題明確,就是討論如何應對來自俄羅斯的威脅。

今次峰會將確定加強在北約東部成員國之軍事存在,向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波蘭等國部署四個營共約四千名士兵的多國部隊。毋庸諱言,這個軍事部署的目標指向就是俄羅斯。之所以作出這個部署,主要是因為美國和歐洲認為,從烏克蘭危機來看,俄羅斯已對歐美構成巨大安全威脅,必須採取措施予以遏制和防範。

經費短缺 內部矛盾

北約在歐洲東部部署軍隊,標誌着冷戰結束二十多年後,北約和俄羅斯重新進入對抗狀態。實際上,面對北約的各種伎倆,俄羅斯看得非常清楚。今年初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俄國總理梅德韋傑夫一語道破實情,聲稱俄國與北約已滑向「新冷戰」。照目前形勢,北約似來勢洶洶,但若仔細分析就可看出,俄羅斯並非處於下風,北約反而有如強弩之末,俄國隨時都可能發起反攻。

俄始終把國家安全利益放首位,寧可犧牲經濟利益,也要保證國家安全。雖然俄羅斯一度因國力下降陷入被動,但作為傳統軍事大國,俄國仍擁有多種手段進行反制,特別是核武器,使北約不可能跟俄國徹底翻臉,俄國則可以從中獲得戰略迴旋餘地。

而從北約的角度來說,受兩因素制約無法化解:一是經費短缺。美國目前的經濟實力已不能為歐洲提供全面保護,歐盟自身經濟仍在低谷徘徊,國防經費一再壓縮,東歐國家則只想接受保護,不想出錢。沒有錢,加強軍事力量就是幻想。

二是內部矛盾。美國的目標是要全面遏制俄羅斯,但歐盟國家並不想這樣做,因為這樣做的話,歐盟將成為美國的炮灰。德國外長已經明確表態,警告北約不應滑向同俄羅斯的新對抗,那意味着歐洲更不安全。德國的態度實際上代表了歐盟的態度,歐盟根本不願意全面對抗俄國。在此情況下,北約實際上是色厲內荏、外強中乾,俄羅斯隨時可以抓住機會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