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堵高科技併購 阻止華產業升級

中國憑藉資金優勢,近期在國際上採購一系列高科技企業,卻遭到西方國家協同一致封堵。這場看似市場競爭的行為,實際上涉及到百年國運之爭。

德國副總理嘉布瑞爾日前明確要求歐洲聯盟各國協調,對非歐盟國家的買家購買德國和歐洲攸關未來工業科技前途與國家安全和就業的關鍵企業,採取限制措施。儘管他沒有直接點名,但明眼人都知他所指是中國。在此之前,美國商務部助理部長賈朵德和南韓官員密商,且向半導體大廠三星等主管傳達華府觀點,尋求美韓產官界共同對抗中國晶片「強權的崛起」;賈朵德不諱言要用國際協作的辦法,應對中國高科技採購。

美德高官的這些言行,充分說明西方再次圍堵中國產業升級形成共識,這是繼巴黎統籌委員會管制對華高技術輸出之後,美歐再次在科技領域聯手。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美國外商投資委員會已否決了中國投資者以二十九億美元收購飛利浦旗下子公司照明業務的提議,以及阻止華為收購3COM、否決紫光收購鎂光。中資在美國的併購遇到了難以克服的阻礙。

腳踏實地 投資研發

隨着中國經濟實力增強,中國製造業從低端向高端延伸,開始染指高科技領域,中國「十三五規劃」及「中國製造2025」都以半導體為重點發展產業,這讓美國如臨大敵。眾所周知,中國製造業已成為「發達國家粉碎機」,任何一個工業領域,只要中國突破了技術門檻,外國人將徹底喪失市場。

晶片等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美國是少數幾個對華保持優勢的行業。中國每年花費二千多億美元從美國進口晶片,所耗費的資金超過了進口石油。所以,美國對中資在該行業的併購高度警惕,千方百計地進行阻截,並聯手南韓、日本向中國晶片業宣戰。

俗話說,來而不往非禮也。既然美國不斷祭起政治審查大旗,中國也應對美國在華的企業併購進行相應審查。外資過去在華發展業務一直享受超國民待遇,不少行業龍頭被外資「定點斬首」,長此以往,中國核心產業將悉數被外資控制。事實上,全球經濟已處於逆全球化狀態,在民粹主義推動下,西方國家的保守排外已成為潮流。

西方國家的刁難給中國提了一個醒:核心技術必須自力更生,自己研發,不能一味依靠重金收買,仰人鼻息。事實上,中國比較先進的行業比如航天技術,都不是買來的,而是通過科技攻關實現的,中國國企必須改掉功利心態,腳踏實地投資研發,拿出屬於自己的核心技術,否則規模再大也只會是虛胖,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真正的競爭力,產業升級更成為鏡花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