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玉兔攝月表高清照

中國航天日前夕,內地官媒發布由月球探測器「嫦娥三號」和月球車「玉兔號」拍攝的月球表面高解析度全彩照片,是人類事隔四十多年後再實地獲得月球表面的照片,岩石、撞擊坑,甚至月塵亦清晰可見,據報該批照片和數據已向全球科學家和愛好者免費開放。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副研究員鄭永春透露,對比人類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年間六次登月,「嫦娥三號」和「玉兔號」無論在拍攝設備、拍攝技術,還是着陸技術、探測手段等均遠遠超越前人,加上該六次登月地點均為月球正面的阿波羅帶,而嫦娥三號着陸地點位於月球雨海盆地西北角的虹灣區,是人類航天品首次着陸該區域,雨海為月球表面最大的撞擊盆地之一,具有獨特的地質背景,對研究月球形成和演化歷史帶來全新資訊。

獲環境參數 助改進設計

據稱,該批照片包含了大量科學訊息,包括透過着陸及車輪痕迹,推斷月球土壤的承重能力、密度、摩擦系數等;以放大照片研究月塵受太陽光激發後、同種電荷相斥而揚起的無大氣層天體獨有現象;研究月球表面岩石大小分布規律,計算月球車的安全行進路線;研究月球的撞擊坑推斷月球表面年齡等等。

鄭永春形容,通過該批照片深入了解月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以及溫度、光照、輻射等環境參數,對改進着陸器和月球車設計,開展月表深入探測以及未來載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基於太陽系探測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鄭永春透露,該批照片和研究數據已向全球科學家和愛好者免費開放共享,為全球科學家研究月球提供第一手資料。

嫦娥四號兩年後登月背

由於「嫦娥三號」自二○一三年十二月十四日在月球着陸後,至今已打破在月球工作最長紀錄,預計其「姐妹」「嫦娥四號」於二○一八年實現人類航天器首次着陸月球背面進行研究。

「嫦娥三號」「玉兔號」探月歷程(節錄)

2013年12月2日:搭載月球探測器「嫦娥三號」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中國西昌衞星發射中心升空。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成功於月球雨海盆地虹灣區軟着陸。

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號」完成着陸器和月球車「玉兔號」分離,「玉兔號」展開工作。

2014年1月25日:「玉兔號」第二個月夜休眠前出現異常。

2014年2月10日:「玉兔號」第一次「喚醒」失敗。

2014年2月12日:「玉兔號」全面甦醒。

2014年4月:「玉兔號」設計壽命已滿,但其後仍繼續工作。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