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反恐攘外安內 敍戰局醞釀轉向

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遭受連環恐襲,「伊斯蘭國」(IS)承認責任。歐盟主要機關位處布魯塞爾,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也在該市設立總部,IS施襲形同向美歐宣戰。奇怪的是,恐襲過後北約無提及在中東動武。

巴黎和布魯塞爾不足半年相繼遇襲,布魯塞爾貧窮移民聚集之莫倫貝克區藏污納垢,是巴黎恐襲主謀藏身之所。比國檢察當局公開布魯塞爾恐襲三名兇徒的身份,有證據顯示三人與去年發動巴黎恐襲的主犯有關連。

法國財長薩潘埋怨比國太天真,一廂情願以為對莫倫貝克此類問題社區放任不管便是鼓勵融和。不少學者認為,學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特朗普搞分化,將此類問題社區一律標籤為潛在敵人,只會將更多失意的回教移民推向IS懷抱。促進融和欲速不達,防範恐襲刻不容緩,治亂世不用重典,有放生恐怖分子之虞,此黑鑊誰孭得起?

「安內」爭議難息,「攘外」阻困重重。巴黎遭受恐襲後,法國奧朗德政府派航母到地中海支援空襲IS行動。美國為首的反恐聯盟空中力量當世無雙,卻無法將伊拉克和敍利亞兩地IS連根拔起,法國「加多兩錢肉緊」根本無濟於事。

美疑對阿薩德問題軟化

再講,北約戰爭機器啟動裝置由美國保管,奧巴馬政府無意派大軍蕩平IS,比利時和歐盟為免自討沒趣,避談軍事行動。更重要的是,俄國尚未完全從敍利亞退兵,任何不獲俄方配合之反擊IS方案均是紙上談兵。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前日罕有地與敍國阿薩德政權官員會晤,她被問及「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必須下台」之歐盟立場是否有變,僅表示歐盟政策不變。獲俄羅斯和伊朗力挺的阿薩德政權,是目前唯一可與IS匹敵之勢力。教美歐左支右絀的是,靠阿薩德擊潰IS變相給予對方機會收復失地,趕絕他們支持的反政府陣營。

美國國務卿克里先訪俄羅斯後訪比利時,美歐外交動向有異,莫非對阿薩德去留問題立場開始軟化?因停火協議稍為降溫之敍戰醞釀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