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積重難返 治本須壯士斷腕

第五代上台後,承諾要還國人青山綠水,國務院日前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期望用十五年時間徹底改變當前水污染的嚴峻局面。雖然相關治理規定很完善,但能否真正落實到底,還要看當局是否具備壯士斷腕的決心。

中國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人均佔有量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三成;而且幾乎每條中華民族母親河的周邊,都散布着大大小小的污染企業,江河、湖泊成了傾倒有毒廢水的下水道。國家環保總局的調查顯示,全國每年工業污水排放量多達三、四百億噸,七大水系所承載的工業污水排放與日俱增。其中,黃河流域工業污水的排放量達四十億噸,長江流域為二百億噸,淮河流域為四十億噸,珠江流域為八十億噸。

更可怕的是,目前中國七大水系的三成是五類和劣五類水,九大湖泊中有七個是五類和劣五類水,很多地方甚至出現「有河皆乾,有水皆毒」的嚴峻局面。依照國際食用水標準,五類和劣五類水不能接觸人體,連當作農業用水也不允許。

節水優先 兩手發力

母親河流淌的已不是甘甜清水,而是污濁毒水;母親河不能哺育生命,反而成了奪命殺手。在淮河流域,因水污染引起的癌症發病率,比全國平均高出十倍以上,受害最嚴重的鄉村,年均癌症死亡率達百分之五,是世界癌症平均死亡率的五百倍,每三個成年人就有兩個肝腫大,每十個兒童就有九個肝不正常,新生兒致畸率達百分之六。

古詩云,「君住長江頭,妾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眼前的現狀則是,「同飲一江毒水,共成癌症夫妻」。美國曾公布一份移民健康體檢報告,顯示來自中國移民體內的重金屬含量比來自其他地方的人高:鉛比其他亞洲新移民高百分之四十四,鎘高百分之六十,汞高百分之五百三十。中國人成為「病夫」的代名詞,治水已成為當務之急。

「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原則,貫徹「安全、清潔、健康」方針,強化源頭控制,水陸統籌、河海兼顧,對江河湖海實施分流域、分區域、分階段科學治理,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形成「政府統領、企業施治、市場驅動、公眾參與」的水污染防治新機制。這一系列措施可謂標本兼治的狠招。

更絕的是每年還將評比十個治水不力的城市,對官員進行問責。在威權體系之下,抓住了官員,就相當於抓住了要害,只要當局確定了相關標準,官員們自然會圍着指揮棒轉。不過,水污染問題積重難返,要想用十五年時間再現青山綠水,恐怕沒那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