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總局嚴懲網售假貨

正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兩會,昨日由工商總局局長張茅舉行記者會,針對網購存在假冒偽劣等問題,張茅強調「網絡交易不是法外之地」,他特別強調加快立法,執法必嚴。一方面,現有法例不夠完善,當局正推動電子商務法的設立;另一方面,要扭轉市場秩序,必須嚴查違法企業,加重罰款,甚至「罰得企業傾家蕩產」。

內地網購日新月異,增長迅猛。民眾日常消費中有一成為網購,去年全國網購額高達人民幣二萬七千八百九十八億元,增速為百分之四十。張茅對記者調侃道:「網購方便了消費者,我也網購。」

由於政府及第三方交易平台對電商監管不足,虛假宣傳、假冒偽劣、退貨困難等問題愈演愈烈。張茅坦承,法律法規滯後是原因之一,已出台的《網絡交易管理辦法》仍不夠完善,當局正積極推進電子商務立法。他表示,工商部門還應建立企業信用檔案,以增強企業信用自律意識。

平均正貨率僅六成

去年下半年,國家工商總局,中國消費者協會兩次對網購平台上的商品進行質量檢測,抽查的九個電商平台中,七個賣假冒偽劣商品,包括服裝、化妝品、玩具及手機等,平均正貨率僅六成,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最低,不足四成。

《華爾街日報》上周報道,淘寶網的商家為了讓產品惹人注意,不惜花錢請人扮顧客。賣家會向「刷銷量者」支付訂購產品成本和一筆額外費用。「刷銷量者」下單後,賣家隨後寄出空箱,而「刷銷量者」則寫下好評。報道引述官媒的數字指出,前年大約有一百二十萬個淘寶商戶,佔總商戶的一成七,涉及炮製五億宗虛假交易。

雖然內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商品七日內可無理由退貨,但在執行中卻困難重重,一些電商想方設法為退貨設置障礙,消費者維權往往一波三折,只好自認倒楣。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