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後院反制華府 再平衡北京出招

習近平日前結束九天拉美之行,對此行目的,國際輿論有不同解讀,但西方媒體普遍將之看作有挑戰美國的意圖。

從中國的角度看,發展同拉美國家的密切關係是基於雙方自身利益的需要,非針對第三國。中國的主觀意圖或許如此,然從客觀效果而言,習此行確實達到了用拉美再平衡美國之作用。

華府自重返東亞後,在東海、南海等問題上,慫恿日本和菲越等與中國有領土爭議的國家向北京發難,以牽制中國,再平衡中國在東亞的勢力,令北京如芒在背,如骾在喉。為化解壓力,北京戰略界曾提出避其鋒芒,向西發展的策略。現在看來,北京把這個再再平衡的支點布局在拉美,是一着妙棋,因為拉美一直以來被華府視為自己的後院,防止其他大國染指其勢力範圍。

對華府重返東亞,北京有兩種反制方式,一是以硬碰硬,在領土、貿易等問題上強硬反擊美國及其附庸,並在一系列攸關全球政治和國際秩序的問題上同華府唱對台戲。二是以合作的方式展開反制,通過共同承擔全球和區域責任,使華府意識到損害中國利益也是損害美國自己的利益。

投資夥伴 銷售市場

前者無疑將導致中美之間的新冷戰,且以中國目前的實力,也支撐不起與美全面對抗,除非華府已經明確表示要與北京為敵,否則,這不是一種好的再再平衡方式。後者則是可以進行的,且中國有很多手段來對付美國。

其中之一就是搞好同拉美的關係,並使金磚五國結成一個更緊密的實體。因為對於華府來說,要在東亞平衡中國的勢力,就必須集中一定資源,這會使得華府在其他地方力有不逮,留出空白,而北京正好借機深入。

相對中亞和非洲,拉美是最佳選擇。拉美雖被華府視為後院,但其自主性日益增強,許多國家希望引進域外勢力,平衡華府在拉美的影響,擺脫對美國的依賴。中國作為各方面正在崛起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無疑是拉美屬意的對象。而拉美有豐富的原料、能源資源,其基礎設施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好於中亞和非洲,對北京來說,正是一個理想的投資夥伴和產品銷售市場。

這次中拉一系列貿易協議的簽署,將雙方關係提升到新的高度。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儲備基金的設立,標誌着新興經濟體在全球金融架構中的影響不斷上升,金磚合作從「論壇化」走向「機構化」,尤其是中國作為最大股東國以及銀行總部設在上海,凸顯在五國中的主導地位。這對反制華府,再再平衡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壓力,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