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絲路列世遺

擁有二千多年歷史文明的中國「大運河」和「絲綢之路」,雙雙申遺成功。昨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卅八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通過中國大運河項目和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跨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三十二項和第三十三項世界文化遺產。

中新網報道指,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絲綢之路是東西方之間融合、交流和對話之路,近二千年以來為人類的共同繁榮作出重要的貢獻。此次申報的絲綢之路段落在其交通與交流體系中具有突出的特點,它形成於公元前二世紀,興盛於公元六至十四世紀,沿用至十六世紀,分布於現今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境內。

用吉爾吉斯名額申請

世界遺產委員會表示,絲綢之路見證了公元前二世紀至公元十六世紀期間,亞歐大陸經濟、文化、社會發展和文明,以及反映宗教思想等古代中國和中亞等地區的傳播。

報道指出,由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宗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項目。按規定,每個國家每年只有一個文化遺產的申報名額,因中國今年的名額是大運河,故絲綢之路則由哈薩克、吉爾吉斯聯合申報,用的是吉爾吉斯的名額。至此,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達到四十七項,繼續穩居世界第二。

中國境內有22處遺迹

今次列入世界遺產的絲綢之路橫跨歐亞大陸,全長五千公里,是由中國、吉爾吉斯至哈薩克的路段,把古代全長八千多公里的絲綢之路給斷開,截到中亞七河地區,涉及三個國家共卅三處申遺點。中國境內有廿二處考古遺址、古建築等遺迹,包括河南四處、陝西七處、甘肅五處、新疆六處,遺產區總面積為近三萬公頃,緩衝區總面積為十七萬六千多公頃;此外哈薩克境內有八處遺迹,吉爾吉斯境內則有三處遺迹。據悉,第卅八屆世界遺產大會於本月十五日在多哈開幕。除了「大運河」和「絲綢之路」外,中國還向大會提交「中國南方喀斯特二期」自然遺產申請。而絲綢之路申遺成功,也意味着上述遺迹將獲升級保護和開放。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