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樽食落肚 比回收更環保

飲品膠樽回收成本高但再造價值低,大部分的回收商都對回收膠樽循環再造不感興趣,令被人拋棄的膠樽都變成垃圾,被運送到堆填區堆放,加快堆填區的壓力。既然不可能立例規定人人帶水壺上街才可買飲品,英國倫敦三位工業設計學生就想到,何不設計一種能吃的飲品容器,將「瓶子」消化於無形。

這種命名為Ooho的飲品容器,是以食用明膠和氟化鈣等製成的軟質飲品膠囊。它能把液體密封在內,成為一個可以吃的水球。消費者可選擇直接將整個儲有飲品的膠囊吞落肚,或是只啜飲儲存在內的飲品,然後把膠囊丟在泥土中。膠囊本身屬可自然降解物料,對環境不會造成負擔;而且造價極廉宜,有足夠市場競爭力。

構思源自分子料理

設計者明言這構想是改良自西班牙米芝蓮星級菜館elBull的分子料理技術,不同的是裝載飲料的膠囊比分子料理食物大和厚,攜帶不成問題,唯一只是如何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保持膠囊表面衞生。設計者表示,其中一個可行方法是在膠囊外層加一個可降解的硬殼,到時喝飲品就跟吃烚蛋沒兩樣了。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