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消費稅紓財困 恐成安倍催命符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增加消費稅措施今日正式實施,由目前的百分之五提升至百分之八,各方估計,新稅率生效後,未來三個月零售數據必然出現倒退,特別是在加稅前零售業「回光返照」 ,民眾本着慳得就慳的心態,大舉出動購入各類心儀貨品,加稅前後零售業一起一落更見明顯。安倍的盤算是,提升消費稅有助打破通縮惡性循環,惟理論與實踐是兩碼子事,靠經濟政績強勢回歸的安倍,隨時一子錯滿盤落索。

前年底上台的安倍,任內大搞量化寬鬆推低日圓匯價刺激出口,冀能助日企轉虧為盈,進而帶挈普羅打工仔加薪,最終目標是透過帶動內部消費需求,刺激物價向上,結束日本長年通縮的困局。

日本人口嚴重老化,醫療和福利支出與日俱增,市場擔心執政者袖手旁觀,埋下國家債務失控之伏線。安倍為穩定投資者信心,保住日債銷路,不得不硬着頭皮提出增加消費稅開源,以表對紓緩財困之重視。

九七年,日本政府將消費稅從百分之三加至百分之五,該國經濟應聲陷入衰退。安倍不敢怠慢,築起多道安全網。日本國會通過特別預算,為民間購買力於加稅後應聲急跌製造緩衝區。與此同時,安倍政府向業績大有改善的日本各大企業施加壓力,盼它們起帶頭作用,鼓勵中小企向員工加薪,從根本強化民間消費力,減緩加稅對零售市道的衝擊。

日本大企業肯買安倍政府帳,惟中小企無動於衷,日本大部分勞動人口仍要慳住荷包做人。此外,日本核能停擺,該國得從海外進口大量石化能源,填補核電產能空缺,推高國內工業生產成本,日企更無意欲將海外生產線搬回國內,安倍創造就業推動內需,變成紙上談兵。

物價回升 內需疲弱

事實上,日本物價回升,主要拜進口能源成本高昂、推高本國生產成本所賜,不代表民間購買力和需求大幅上升。安倍政府提升消費稅,只怕令物價漲人工不漲的情況變本加厲,倘安倍技窮無力扭轉此一局面,可能再度增加的消費稅,恐成為其仕途催命符。安倍為求自保,或更放膽挑釁近鄰、復辟軍國主義,謀求轉移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