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騎樓拆剩一半 翻新變破壞

廣州騎樓是最具嶺南風格的特色建築之一,但有大學調查發現,隨着商業發展等因素,民國至今的廣州騎樓消失近半,如今廣州老城區騎樓街只剩二十二公里,當中約八成遭遇破壞性修復,三分之一存在火災隱患。市民希望政府出資協助修繕、保護騎樓。

廣州大學嶺南建築研究所與日本一間大學研究所自二○○○年起合作,對廣州騎樓狀況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發現,目前廣州卅六條騎樓街主要集中分布在越秀、荔灣、海珠三個老城區,均面臨各種「生存危機」,約三成三的騎樓存在火災隱患;三成三被改成倉庫用地;八成騎樓遭遇外牆被貼瓷磚、破壞原有雕飾等破壞性修復;還有約一成的騎樓屬華僑物業,已空置荒廢。

嶺南建築研究所所長湯國華表示,約六成廣州騎樓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四成為磚木結構。混凝土騎樓目前主要面臨「碳化」問題,柱子等承受能力指標下降,就像老人家的骨質疏鬆。磚木結構騎樓則存在消防隱患,一旦失火便容易燒通頂。

住戶盼政府協助修繕

租住在中山六路騎樓的吳先生亦對居住隱患表示憂心,稱屋內木樓梯不穩固,多根護欄脫落;且業主將騎樓租給多個租戶,難以翻新維修,希望政府出資協助修繕。湯國華則指,目前技術沒有修復不了的騎樓,保護騎樓就要讓它「活」起來,解決結構安全和消防隱患是重中之重。

兩岸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