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威權主義 經濟自由主義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今天召開,這次會議被視為展示第五代經濟改革的舞台,經濟自由化更成為改革的方向。但與此同時,當局在政治上則走向威權主義,中央集權態勢將進一步強化。政左經右兩條路,南轅北轍地拉扯中國巨龍,為中國埋下更多危機。

官方早前放風,習近平將向數百名與會中央和地方官員展示一個「空前」的改革方案,目標是建立「大社會、小政府」,「強市場、弱計劃」的體制,政府權力進一步收縮、下放,市場能量進一步放大。通過鼓勵更多市場競爭、私營企業和個人消費來推動健康的、可持續的發展,遠離過去十年以國家為中心的政策,具體可能涉及土地流轉、金融自由化、負面清單、國企私有化等改革。

雄心勃勃 矛盾重重

按照馬克思主義上層建築必須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的理論,市場化的經濟改革,最終會導向三權分立的民主制度。但中國目前的現實是反其道而行之,經濟上放寬的同時,政治上卻逐步收緊。今年大部分時間,第五代都在開展加強意識形態統一、加大對網絡和大眾媒體的控制,以及清除自由派政治觀點的運動。另外,加強中央巡視組工作力,並有可能實行垂直的司法體系。

眾所周知,威權體制的政治制度與計劃經濟相適應。但現在中國的上層建築是威權主義,經濟基礎是市場自由化,這就像身着西服的人,卻腳穿草鞋,完全是不倫不類。當年六四事件,表面上是鄧小平與趙紫陽的權力之爭,實際上也是改革兩條路線之爭。鄧小平一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一邊改革開放,而趙紫陽則認為政治改革必須與經濟改革同步,否則政治上的僵化會嚴重制約經濟發展。兩人不同路線之爭,最終導致六四爆發。

第五代秉持鄧小平當年的做法,政治上控制得更嚴厲,經濟上放得更寬鬆,問題是時代不同了,兩者面對的反對力量與國內外形勢也完全不同。中國先富階層們已不滿足於富而不貴的現狀,要求增大政治上的話語權,甚至執政權。早前內地商界有關「是在商言商,還是積極參與政治」的爭論,便是典型例子。富人期望得到更高的政治地位,有更多的言論自由,獲得更全面的權利保障,如果當局不吸納這些力量,反而在政治上收緊,勢必將這些掌握中國財權的商人們推向「敵對勢力」陣營,助長反對派力量,一旦時機成熟,中國隨時發生以大規模街頭抗議為導火索的顏色革命。

第五代執政剛開始起步,似乎雄心勃勃,但又充滿了矛盾,中國今後到底會走向何方,讓人看不清方向,也難以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