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望在與中國的科技競賽中再勝一仗,繼比中國先擁有國產航母之後,印度昨日成功發射搭載火星探測器的火箭,預計探測器約三百日後抵達火星,有機會成為首個成功探索火星的亞洲國家。惟印度的太空計劃被指為懶理貧民死活的面子工程。
印度於本港時間星期二下午五時零八分,在安德拉邦以「C25極軌衞星運載火箭」(PSLV-C25)發射探測器「火星飛船」(Mangalyaan)升空,四十四分鐘後宣布成功完成第一階段,全程由國營電視台直播。火星飛船重約一點三五噸,將會先圍繞地球軌迹運行約一個月,儲夠足夠速度才進入飛往火星的預定軌道,全程約七億八千萬公里,估計於明年九月抵達火星。火星飛船主要任務為探測火星大氣成分,及探測甲烷以證明火星有否生物存在。
自印度總理辛格十五個月前公布火星計劃起,計劃一直被指與中國太空競賽而開發,但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主席拉哈克里希南上周否認,稱探索火星是印度的自我挑戰。
今次印度火星計劃的預算僅為七千三百萬美元(約五億七千萬港元),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同類計劃的六分之一,其低廉造價成為焦點。惟NASA火星專家卻不相信印度的計劃能成功。今次是印度首個跨星球探索計劃,拉哈克里希南表示,將飛船精準地送往火星是計劃的最大挑戰。目前只有美國、俄羅斯及歐盟的探測器成功到訪火星。
印度總投資達十億美元(約七十八億港元)的太空計劃,因今次闖火星壯舉招來熱議,國內外評論炮轟探索火星是面子工程,不恤民情。有評論指印度數以十億的人口中,超過一半人口沒有私人廁所,貧窮人口也比非洲廿六國的總和還要多,認為政府應先救濟人民。但ISRO反駁,太空計劃改善通訊及天氣水源監察,有助經濟發展。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