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污染愈趨嚴重,連被稱為「中國母親河」的長江都出現嚴重生態災難!農業部門近日發布報告,指長江上游漁業資源嚴重衰退,部分珍稀、特有魚類瀕臨滅絕,金沙江幹流魚類資源瀕臨崩潰。有內地媒體稱,報告無疑是給中華大動脈發出「病危通知書」。對於長江生物種群和數量減少,有專家指除受水污染、過度捕撈等因素影響,各地失控的水電開發亦是造成長江生態災難的重要原因。
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近日發布《2013長江上游聯合科考報告》,指對青海玉樹、雲南麗江石鼓鎮,及貴州赤水三個取樣點的魚類資源採樣分析顯示,整個長江上游魚類資源保護面臨威脅。在長江上游的金沙江流域,歷史監測到有一百四十三種魚類,但這次考察僅發現十七種。
而中科院水生所等多家科研機構長期監測數據顯示,長江中的青魚、草魚、鰱魚和鱅魚四大魚苗出生量劇降,由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三百多億尾,劇降至目前不足一億尾。
內地傳媒報道,據統計六八年至七七年十年間,有「水中西施」美譽的長江鰣魚年均產量近五十萬公斤,但八六年僅為一萬二千公斤。江西、湖北、重慶等長江沿岸的漁民稱,現時基本捕不到鰣魚。而被列為國家一、二級野生保護動物的中華鱘、白鱘、達氏鱘、揚子鱷、江豚、胭脂魚及淞江鱸等種群數量亦逐年下降。
前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局長翁立達等專家稱,長江生物種群和數量減少,除受水污染、過度捕撈等因素影響,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流域無序的水電開發。據悉,自葛洲壩水利樞紐和三峽工程後,長江水電開發進一步向上游發展。
有報告指,長江幹流宜賓至重慶河段,規劃石硼、朱楊溪和小南海水電站;金沙江中下游規劃興建梯級電站十二座;岷江幹流規劃十七個梯級電站;大渡河幹流規劃二十四個梯級電站。再加上該些河流的各級支流已存在的電站,整個長江上游水電開發猶如「梯田」。中科院院士曹文宣早前指,若長江上游的水力發電開發全部實施,對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的繁殖及生長,將產生滅絕性影響。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