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殊攻伊一子錯 華府滿盤皆落索

本周三為美國攻打伊拉克十周年。由於駐伊美軍早於一一年底結束在當地的戰鬥任務,實際上伊戰打了八年多便落幕。雖然駐伊美軍不再參與戰鬥,但觀乎暴力襲擊事件無日無之,當地前景與西方攻伊前寫下之劇本有明顯出入。前總統布殊攻伊打從一開始便是個錯誤,各方早有共識,這個爛攤子愈加一發不可收拾,才是焦點所在。

布殊政府當年聲稱,當局掌握伊拉克薩達姆政權擁大殺傷力武器的情報,無視國際社會反對夥同英國貝理雅政府出兵將之推翻。詎料,美方未能在伊國搜出相關證據,攻伊理據子虛烏有,教各方嘩然。

這邊廂,美國民主黨○八年擊敗共和黨,奧巴馬大打反伊戰牌之競選策略,被視為致勝關鍵。布殊卸任後鮮有走出來為共和黨人站台,反映伊戰令他淪為助選毒藥。另一邊廂,前英揆貝理雅因任內出兵助美攻伊,給仕途遺下除之不掉的污點,迄今仍被攻伊正當性問題困擾。他上月受訪時坦言,自己早已放棄替當年的決定辯護,慨嘆難有翻身之日。

製造權力真空 鄰國虎視

教各方更感關注的相信是,伊拉克何時才能全面擺脫動盪局勢、重見天日?有統計顯示,伊戰開打至今造成愈十一萬平民喪生,近半於巴格達遇害;雖然平民死亡人數從高峰回落,但每年仍有四五千平民死於各類型暴力襲擊,與駐伊美軍及相關人員於整場戰事中之陣亡人數相若。

來自伊拉克戰略研究所的馬迪尼暗示,華府攻伊損人不利己,非但無助鞏固美國在區內的戰略利益,而且製造權力真空,惹來鄰國虎視眈眈。曾任美國駐伊拉克大使的希爾稱,華府中不少人着重保住反叛亂作戰成果,多於了解伊拉克內部政治運作,遜尼派重返主流政壇的和解進程半天吊,中東什葉遜尼兩大陣營之明爭暗鬥再添角力場。

希爾言下之意會否是,於○八年大選承諾如期撤走駐伊美軍的奧巴馬,要為伊拉克隨時死灰復燃的宗派衝突負責?雖說阿拉伯之春爆發無人預料得到,但觀乎伊國境內反政府遜尼派武裝活動死而不僵,美國「為建立民主才發動伊戰」的唯一遮羞布,更見危危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