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圖煙花一時美 不顧天空長久污

蛇年新春的鐘聲伴隨着震耳欲聾的爆竹煙花如約而至,火樹銀花雖然絢麗多姿,也帶來空氣污染。內地幾乎所有城市空氣質量明顯下降,有的地方PM2.5翻倍飆升。寧貪一時歡愉,不顧身體健康,燃放煙花爆竹這個習俗,到底還要延續多久?

北京官方發布數據,除夕夜北京城區環境評測點的空氣質量級別達到五級「重度污染」。在燃放煙花爆竹的高峰時段,城區PM2.5濃度超過每立方米一千微克,超過正常標準十多倍。可悲的是,一些市民一邊戴着口罩一邊燃放煙花爆竹,他們在欣賞眼前美景的時候,有沒有想到自己與他人的健康呢?

據內地呼吸疾病專家鍾南山研究,毒霾危害比沙士還嚴重,不光是對呼吸系統,對心血管、腦血管、神經系統都有影響,單單北京,十年來肺癌發病率增加了百分之六十。根據研究,PM2.5每立方米增加十微克,呼吸系統疾病的住院率可以增加百分之三點一。PM2.5從二十五微克增加到二百微克,日均病死率可以增加百分之十一。而如今北京的PM2.5指數高達一千,死亡率又將增加多少呢?

自動自覺 減少污染

一邊是天天因毒霾死人,一邊還是放縱煙花爆竹的燃放,北京市政府到底有沒有治理的決心呢?北京市民呼吸的已不是看不見摸不着的空氣,而是看得見摸得着的毒塵,據測算,北京城區七百五十平方公里上空的大氣中,蘊含灰塵高達四千噸。而煙花爆竹燃放之後,北京的天空更加混沌不清,到處飄散着火藥的味道。「厚德載霧,自強不吸」已成為新北京精神,這看似玩笑之語,卻是無奈的寫照。

春節燃放煙花固然是傳統習俗,亦能增添節日氣氛,但如果這個傳統習俗使原本已污濁的空氣雪上加霜,使環境更加難以承受,這個傳統習俗就不能改變嗎?到底是老百姓的身體健康重要,還是保護傳統習俗重要呢?環保部一位副部長曾說,北京治理空氣污染至少費時五十年,需要上萬億元的資金。但奇怪的是,當局卻仍然允許燃放煙花污染大氣,這豈不是自相矛盾?

從某種意義上說,治理污染,清理有毒食品,還百姓一個清潔的環境,應該是政府的第一要務,也是發展民生的題中之義,政府應以此為出發點制訂政策,凡是不利於治理污染的,類似煙花燃放這樣的習俗就應該下令禁止。而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我的空氣,我有責任」,每個遭受霧霾困擾的受害者同時又是污染的製造者,減少空氣污染須人人行動,自覺停止燃放煙花爆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