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放大鏡:中山搶救文化遺產

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下稱非遺)資源豐富,然而因無人繼承、傳承人年逾古稀,近年來面臨失傳的窘境。為了保存彌足珍貴的中華文化,該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近日聯同多個團體,進行非遺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以拍攝紀錄片、圖片、文字記錄及聲音收錄等方式,紀錄非遺項目的精髓。

中山市擁有逾三百多個國家級、省市級非遺項目,其中近五十個為重點項目。不過,目前近七成的傳承人已年過七旬,成藝術傳承一大難題,恐人亡藝絕。

其中八十三歲黃焯根是國家級非遺項目醉龍舞的代表性傳承人,早於八歲習武,十八歲習舞獅,六十多年來表演生涯中,對醉龍舞感情很深。黃焯根感嘆,由於年輕人忙於生計,不熱衷於醉龍舞,故技藝至今尚未完全掌握,許多有難度的動作少有人傳承。

冀兩年完成20重點資料紀錄

據悉,醉龍舞源於宋代盛於明代,是古代中山民間特有舞蹈,集武術南拳、醉拳、雜耍等於一體,過往每年都會舉行醉龍巡遊活動。經數百年發展,目前已演變出三款套路,分別是傳統套路、改良版套路及上海世博版套路。

當局進行搶救性記錄工作如火如荼,冀兩年內完成約廿位重點非遺項目傳承人的資料紀錄,稍後亦將對中山鹹水歌、小欖菊花會,南朗崖口飄色及三鄉木偶等進行保存,以讓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得以流傳下去。

兩岸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