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裁伊朗的行動浪接浪,繼華府立法封殺伊朗央行,美國國會參院一個委員會前日通過一系列新制裁措施,首度將制裁範圍擴大至所有伊朗政府有份參與的石油投資項目。美方不斷加強制裁力度,無非想藉非軍事方式逼伊朗放棄核武計劃,這是否意味着,若伊朗捱過這關,西方不得不動武逼其就範?
在以色列舉行的一場保安會議上,以國官員主張應為制裁失敗做好準備,似乎看淡此輪制裁。以國防長巴拉克稱,國際間的共識是,當制裁收不到效果,便有採取行動之需要,且要當心「遲些才行動」可能變成「行動已嫌太遲」。
比起巴拉克,以色列副總理兼戰略事務部長亞阿隆說得更白,稱當外交孤立和經濟制裁都行不通,就只能採取軍事行動。美國防長帕內塔早前稱,美國現有地堡彈對伊朗部分核設施起不到應有作用,亞阿隆認為,只要是由人守護的設施,就有被人攻破的可能,強調事在人為。
伊朗一旦擁有核武,或激起區內其他回教遜尼派國家研發核武的決心,觸發核軍備競賽。此外,伊朗核武技術也可能流向區內高舉反以旗幟的回教極端組織。以國明知空襲難將伊朗核計劃斬草除根也躍躍欲試,有長遠國安考慮。
美國傳媒報道,帕內塔相信以國可能在本年春天向伊朗施襲。帕內塔被問到有關報道是否真確時,強調無必要交代自己在此事上有何想法。
伊朗的導彈加上區內反以回教武裝組織的火箭彈,足以令以國本土生靈塗炭,以色列單方面動武代價不菲,以國會否動真格實在難說。
問題是,倘以國向伊朗動手並遭到反擊,華府肯定不會袖手旁觀,戰火隨時波及區內產油設施,從伊朗和中東進口石油的所有國家,難望獨善其身。此際印度擺明不支持制裁,日本仍期望獲豁免,在以方明言制裁不成便動武的氛圍下,帕內塔對以國快將空襲伊朗的傳聞諱莫如深,好比發出無聲警告:倘各方在制裁伊朗問題上不夠齊心,後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