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消費藏玄機 猶抱琵琶惹質疑

在強大的社會壓力下,內地當局首次公布中央機關去年的「三公消費」總帳目,加起來不到一百億元,遠比較早前媒體報道的數額要小,尤其是細化帳目未曝光,為甚麼花這些錢、誰花的、怎麼個花法,都沒有向公眾交代,讓人如何相信這筆糊塗帳?

全國人大常委會日前表決通過批准中央決算,經財政部匯總,二○一○年中央行政單位、事業單位和其他單位的「三公消費」合計九十四億七千萬元,其中國(境)經費近十八億元,車輛購置及營運費近六十二億元,公務接待費逾十五億元。

公開總比遮掩好,關鍵是統計數據必須準確可信,否則,公開了也沒有意義。內地官方統計年鑑透露,一九九九年全國「三公消費」達六千億元,二○○四年全國公車消費四千億元,公款吃喝逾二千億元,也就是說,幾年前「三公消費」就已突破一萬億元。

沒有明細 忽悠百姓

全國衙門「三公消費」高達萬億元,中樞機關的開銷卻不到百億元,連百分之一的比率都不到,誰相信他們會如此清廉?顯然,這是一個被大大縮小的數目,根本沒有公信力可言。就以公車消費為例,目前北京公務用車達七十萬輛,絕大部分是中央黨政機關用車,每年光營運保養費就不止六十億元。

上樑不正下樑歪,中央機關從來都是地方當局的榜樣,京官坐甚麼車,地方官就換甚麼車;京官去哪裏訪問考察,地方官就去哪裏公費旅遊;中央機關接待排場有多大,地方政府決不甘落後,上行下效,水漲船高。毫不客氣地說,中國「三公消費」的源頭就在中央機關。

「三公消費」作為官場腐敗重災區和民怨焦點,近年備受各界關注,公開帳目本來是為了讓社會監督,可惜當局只交代了一個抽象總數,至於使用這些經費的共有多少單位、多少人,平均每單位有多少車輛,考察經費多少,消費標準是否合理,由於沒有明細表,老百姓根本一無所知,所謂監督,無非是一句空話。

當然,九十五億元也不是小數目,十三億同胞人均負擔中央機關「三公消費」七元錢。這是百姓的血汗錢,人民有權要求把政府支出帳目「細算到每一分錢」,所以,當局不能用經不住推敲,甚至暗藏玄機的統計數據來忽悠百姓。「曬箱底」只有將箱子打開,將裏面的衣物一件件攤在陽光下,才能將霉味除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