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農村明清古宅近年受豪客熱捧,浙江有農村更出現「古宅集散場」,商家聘工人入村遍尋舊屋,將之買下整座拆卸,逐塊零件編號,再翻新後轉賣運入杭州、上海等地,重組成會所、食肆甚至別墅。目前以徽派建築最受青睞,每座古宅作價高達千萬元,但仍供不應求,利潤可達五成。
買明清家具、木雕裝點家居?這對內地富豪來說太落伍了。在浙江省東陽市西宅村有個逾萬平方米的大工場,雕梁畫棟、飛檐翹角隨處可見,木材、家具遍地,場內工人無不忙於木工、雕刻、繪畫等工作。一座座明清古宅聳立,但並未有居住。而該處並非仿古村莊,其實是鮮為人知的「古宅集散場」。
有杭州記者近日採訪該工場,發現場內至少有八、九座古宅正在修葺。集散場從浙江義烏、東陽、蘭溪等地農村收購古宅,聘請專業工人整座拆卸,所有零件包括每塊地磚都運往集散中心,工人再行分工,將所有零件修補、翻新。
「梁柱壞掉就重新造一個,雕花壞掉就要補上去。」工程負責人老朱表示,翻新後古宅會轉賣往杭州、上海等大城市,異地組裝後作豪華會所、特色餐廳乃至別墅等,而雕工愈好、年代愈久,出售價錢就愈高,當中以徽派建築最受歡迎,年售五、六座。
老朱指古宅轉賣也講究時機,一般是修葺時期愈長,價格就提得更高,以一座修葺一年多的清代古宅為例,售價約為一千萬元,利潤高達五成。
至於名人故居,市價亦至少二百多萬元。「如果房子收來後立刻有人要,那便宜些也會賣。」即時轉售利潤約為二至三成。
現年七十四歲的歷壽田,原擁有民初建成的「三餘堂」其中兩間房。在四、五年前舊村改造時,由十一戶人共有的「三餘堂」,被中介商以十八萬元收購,歷壽田只分得二萬多元。「如果不賣,我們只得當廢木頭賣了,最多賣一、兩千元。」目前,「三餘堂」被賣到湖南南潯古鎮,用作琉璃品展示廳。
由於內地目前准許未列為古蹟單位的古宅自由買賣,近年復古熱潮下大批古宅遭轉售,令周邊歷史風貌被嚴重破壞,已無法復原。有文物專家痛斥當局未盡力保護,令原有文保資格的古宅,亦因破舊、欠資金修復等原因,遭低價轉售,形成惡性循環。
在農村物色有轉售價值的古宅
買下後整座拆卸,零件做編號
零件運往古宅集散場進行修葺評估
將修葺好的零件組裝成古宅供買家選購
買家選中後,將古宅拆卸,零件做編號,運往城市
異地再組裝,變成會所、食肆、別墅,配套設施做仿古裝修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