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實為拜權 年關何曾廉關

春節是中國人走親訪友、禮品饋贈的高峰期,亦是貪官們謀取非法利益的黃金期。以人情往來名義的行賄行為居高不下,一個春節下來,貪官們可以收到上百萬禮金。拜年淪為拜權,年關成為斂錢之關。

有人說,中國有兩種人最喜愛過春節,一是小孩,他們可以穿新衣、有糖果吃;另一種就是貪官,因為他們可以肆無忌憚收取賄賂,笑納各方禮物。曾有一位被雙規的官員別有用心地對部屬稱,誰到我家中拜過年我不一定記得,但誰沒去我肯定記得。

廣東出名女貪官、徐聞縣原縣委書記徐鳳娟,在徐聞工作四年,四個春節都在徐聞度過,倒不是因為她能與民同慶,而是不願錯過「發財」機會:第一年收了三萬,第二年收了十五萬,第三年收了二十萬,第四年收了十八萬。廣東翁源縣原縣委書記黃福印,在任內的第一個春節,收禮收到大年三十晚的七點多鐘,才驅車一百多公里回到韶關家中吃團年飯。海南東方市原市委書記戚火貴,春節不收紅包便感到「手心發癢」,往往一個春節下來就有數十萬元的進帳。

收禮收到手軟,很多貪官都有春節情結。中國民用航空江蘇管理局原局長崔學宏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最盼望的是多過幾次年,我有個春節情結。過年除了收紅包之外,還收了許多名煙名酒,抽不完、喝不完,就拿到民航開辦的餐廳、飯店去賣,僅此一項,一個春節下來,就能收入十萬元。」

人情往來 防不勝防

事實上,利用年節期間跟權力部門和官員套近乎,已經成為內地官場的潛規則。表面上看,「拜年」似乎是人情往來,出於友誼,無可厚非,然而,人情一旦和權力扯上關係,就完全變了味,以禮代賄成為一種官場時尚。送禮者心懷叵測,收禮者假裝坦蕩,以為人情往來,無所謂貪腐。

而且現在年關的「禮錢」花樣翻新:「天價年夜飯」、數萬元一套「黃金書」、各種各樣的紅包,藉口名目繁多。特別是一些想加官晉爵的人,利用拜年「燒香」,平常找不到理由,此時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給老人「孝順錢」、給領導「關心錢」、給孩子「壓歲錢」,而且出手不凡,使官員拒之不合情,應之不合法,左右為難,防不勝防。

廉不廉,看過年。包括元旦、春節在內的節假日,正成為考驗官員清正廉潔的關鍵時段。不少貪官就是從春節收禮開始,不斷滑向貪腐的深淵,最終成為歷史罪人。不過奇怪的是,每次年關臨近,當局不過是裝模作樣地發一紙通令,要求官員不許這不許那,但為何就不能發動百姓起來監督呢?官員的腐敗問題,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民怨,當局至今視為等閒,難道就不怕爆發突尼斯和埃及式的飢餓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