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已在○四年成功加入歐盟的愛沙尼亞,為加入歐元區歷盡艱辛,終在本年元旦圓夢,反觀上世紀六十年代已為入歐「熱身」的土耳其,對加入歐盟不太着急。歐盟邊推動一體化邊擴張,就像還在學行的小孩急不及待學走。金融海嘯凸顯歐盟內東西貧富對立,歐債危機暴露歐元區內發展水平參差不齊,這反映歐盟仍摸着石頭過河。
歐盟從原本十二個成員發展至擁有廿七個成員的大家庭,殊不簡單。然而,十隻手指有長短,即使歐盟招攬的新成員,在政治、經濟和社會各範疇達到一定標準,但面對金融海嘯衝擊,部分西歐富國各家自掃門前雪,將東歐新成員和較貧窮的候選成員視為負累,歐盟一體化面臨嚴峻考驗。
德法擺明親疏有別,前者一度堅持東歐成員必須向歐盟以外機構求援,後者則落雨收遮,呼籲在東歐設廠的法國車廠將生產線遷回本土。前年,歐盟東歐成員在布魯塞爾舉行一場排除西歐在外的會議,商討應對金融海嘯之策,東西陣營互信蕩然無存。
歐債危機爆發,將類似的對立局面搬到歐元區上演。正如德國不願向遭受金融海嘯重創的非歐元區歐盟成員施援,德國起初對出資挽救希臘同樣不情不願,更強希臘所難要其先寫包單、提交未來三年緊縮財政計劃。德國最終答應拯救希臘,在一定程度上為求自保。一旦歐元區被歐債危機拖垮,德國也難獨善其身。
金融海嘯和歐債危機殷鑑在前,西歐對東擴計劃的抗拒相信有增無減。西歐富國備受失業問題困擾,對放寬東歐勞工入境有所保留。德法去年底就以「缺乏良好司法和管理環境」為由,要求歐盟推遲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加入神根區。德法對新成員尚且如此見外,遑論候選成員。
在前年舉行的首個歐盟「東部夥伴關係」峰會上,德荷代表咬文嚼字,堅持把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形容為「歐洲東部夥伴」,棄用官方起草文本的「歐洲國家」說法,顯然擔心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等自作多情、認親認戚。
愛沙尼亞為加入歐元區咬緊牙關推行財政緊縮措施,歐盟高官為該國正式加入歐元區送上祝福,間接表達他們對財政紀律欠佳之歐元區成員的不滿。歐元區尚未脫離險境,在經濟上東西兩邊吃得開的土耳其,會否為自己得以隔岸觀火而慶幸? (歐洲興衰系列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