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美卿警告伊朗 等同古巴危機

本文重點
伊朗在「濃縮鈾交由第三國提純」問題上一直拖拖拉拉,西方國家對伊朗研製核武的疑慮不斷加深,連上任之初頻頻對伊朗示好的奧巴馬,也逐漸變得心灰意冷。一直主張對伊朗強硬的美國國務卿希拉妮,近期高調呼籲國際社會支持聯合國向伊朗實施新一輪制裁,她前日更將對伊朗攤牌一事,與六二年古巴導彈危機相提並論,令局勢更見嚴峻。

對於奧巴馬上任後不斷向伊朗示好,希拉妮一直不予看好。有白宮官員認為,奧巴馬與伊朗接觸的策略並非全無作用,至少伊朗政府在外交方面更為孤立,並受本土政治紛爭困擾,影響力持續下降。

無論如何,由於伊朗政府始終未肯鬆開拳頭,自民主黨初選以來一直主張對伊朗強硬的希拉妮,確具先見之明,因此呼籲國際社會加強制裁伊朗力度的工作,希拉妮再勝任不過。然而希拉妮將伊朗核問題與當年的古巴導彈危機相提並論,究竟是預示着華府不惜動武逼伊朗就範,抑或是希拉妮本人一時大意衝口而出?

似預示即將動武

希拉妮表示,在伊朗核問題上,華府正採取極具針對性的外交行動,這與當年甘迺迪總統迫使蘇聯從古巴撤回導彈的做法相近,兩者同樣存有相當風險,而這正凸顯華府對伊朗潛在威脅是何等關注。需要指出的是,當年甘迺迪總統除了透過外交行動取得國際社會的支持和認同,也下令派出軍艦和軍隊封鎖古巴周圍海域,以阻止蘇聯繼續向古巴運送導彈。

若希拉妮對伊朗的壓迫僅限於外交和經濟層面,與當年甘迺迪出動戰艦和軍隊的情況相比,觸發軍事衝突的風險相對較低。反過來說,希拉妮拿此作比喻,又是否意味着美國準備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

在古巴危機時出任美國國務卿的臘斯克形容:「兩國人在比賽瞪眼,結果那個傢伙(赫魯曉夫)先眨眼。」可以說,若奧巴馬政府威脅對伊朗實行軍事壓迫,說不定「先眨眼」的是奧巴馬自己。首先,華府尚未完成從伊拉克撤軍就大舉增兵阿富汗,若再向伊朗採取軍事行動,豈不是要兼顧三個戰場?再者,即使美國大軍壓境,伊朗也不會輕易就範,該國可將霍爾木茲海峽關閉,挾持「國際石油運輸大動脈」跟美國鬥到底。

今時不同往日,當年甘迺迪總統奉陪到底的決心和實力,難以在奧巴馬政府身上找到,希拉妮搬出「古巴導彈危機」向伊朗叫板,如果是一時口快,也未免去得太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