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祭祀黃帝商業化 祖先變成搖錢樹

距離清明節還有一個多月,中國各地的公祭潮已風起雲湧。河南省將於四月十六日在黃帝故里舉行拜祖大典,當局更開宗明義表示拜祖大典將以商業化運作,授權公關公司以冠名、拍賣上香權、電燈柱廣告等方式籌資。這種商業化的祭祀,其實已變成燒錢文化。

據內地媒體報道,河南省政府自去年起,引入市場機制進行黃帝祭祖活動,單是拍賣上香權、敬花獻籃權便籌得五百萬元,另拍賣三隻拜祖用酒樽,籌得十三萬元;拍賣故里內一千六百多棵古木的冠名權,每棵二千至五千元,收穫甚豐。

祭祖活動變成地方政府的搖錢樹,各地競相比併。僅在河南一省,除了鄭州市的「黃帝故里拜祖大典」,還有淮陽縣的拜祭太昊伏羲大典、沁陽縣的神農壇拜祖大典、桐柏縣的祭祀盤古大典等多場公祭,大發死人財。

由於地方利益所繫,公祭熱往往引發「祖宗爭奪戰」。陝西黃陵縣與河南新鄭市爭搶「公祭黃帝」的正統身份,雙方大事宣傳自己與黃帝的淵源;而河南鹿邑縣與臨洮縣又圍繞老子故里發生爭吵,互不相讓。各地都爭着與古人攀親,與名人結緣,希望能借雞生蛋。河南周口與甘肅天水「瓜分」了伏羲;湖北竹山、河北邯鄲、甘肅天水和山西萬榮等地「共享」了女媧;同一個諸葛亮,山東臨沂祭,湖北襄樊祭,陝西漢中祭,河南南陽祭。神州大地出現了「伏羲東奔西走,黃帝四海為家,諸葛到處顯靈,女媧遍地開花」的熱鬧局面。

樂此不疲 競相攀比

更搞笑的是,有些地方為與古人攀親,已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甚至不惜以醜為美。山東陽穀縣和臨清市就各自開發了《金瓶梅》文化旅遊區;而安徽人則建起了《金瓶梅》遺址公園,宣稱「西門慶是安徽人,是徽商的傑出代表」。 還有專家教授無中生有,更是斯文喪盡。譬如,福建學者聲稱發現了孫悟空的墓地;山東教授則考證出泰山是《西遊記》中「花果山」的原型。

其實,熙熙攘攘的天下公祭,早已遠離追思祖先、教化民風的原有之義,祭祖變成招商引資的平台,祖先則被化為點石成金的財神。在商業利益驅動下,誰還有心思注重孝行追思?祭祖活動還能有多少對於先祖的敬畏與虔誠?祭文樂舞、擊鼓鳴金,看似宏大的場面裏,能找到多少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

說到底,公祭氾濫折射出地方官員追求畸形政績的瘋狂。每當公祭,場面浩大,各方雲集,領導人親臨,媒體追捧,城市名字不斷見報,當地官員頻頻上鏡,官升一級也就成為可能,所以各地對類似的公祭活動總是樂此不疲,競相攀比。但不問蒼生問鬼神,這種公祭除了勞民傷財,對老百姓又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