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三峽蓄水洞庭湖瀕枯竭

【本報訊】世紀工程三峽大壩的水庫蓄水作業,致下游洞庭湖出現生態災難,隨時變成「長江羅布泊」。有湖南省政協委員稱,自三峽大壩截水後,洞庭湖每年提前進入枯水期,且枯水期延長,加上枯水位持續偏低、水污染嚴重等問題開始成為常態,洞庭湖濕地正大面積消亡,影響全省各地數百萬民眾用水。

隨着三峽水庫近年建成蓄水,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與長江之間的平衡被打破。據湖南水文部門數據顯示,去年十一月蓄水量僅得六億立方米,不到豐水期正常水量的十分之一。專家擔心,洞庭湖水位持續偏低,導致湖內生態功能和環境容量下降,污染物濃度增加,出現大面積的藍綠藻。

濕地消失 恐變長江羅布泊

湖南省政協委員、岳陽市政協主席白尊賢表示,隨着洞庭湖提前進入枯水期、枯水期延長、枯水位偏低、使「後三峽」時代的洞庭湖瀕臨「枯水危機」。加上湘、資、沅、灃四水上游水庫及新上湘江水利樞紐工程,四水入湖水量減少,南北夾擊截流嚴重,洞庭湖濕地將因缺水而大面積消亡,恐演變成「長江羅布泊」,嚴重影響數百萬人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