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美航天外判 推私營太空船

美國在探索太空工作上出現重大轉變,面對財政緊縮,政府提出發展「太空的士」(space taxi),鼓勵私人公司建造、發射和操作太空船,美國太空總署(NASA)日後如要送太空人升空,便會租用這些私營太空船,情形就如召的士一樣,一改NASA半個世紀以來負責送美國太空人升空的角色。不過新計劃備受爭議,有人擔心引起安全及裁員等問題。

四十九年來,NASA一直肩負將美國太空人送上太空的責任,但美國政府提出在未來五年耗資五十九億美元(約四百六十億港元),將太空活動私營化及外判,使NASA騰出時間開展更尖端的探索活動和研究。早於去年,NASA已表示會撥出五千萬美元(約三億九千萬港元)研究發展商業太空船的可行性,當時已有多間公司表示對此計劃有興趣。

聯邦航空局將會監管私營太空船的安全及其他問題。不過,對於由私人公司建造、發射和操作太空船,有NASA前官員擔心安全問題,部分國會議員亦批評此舉會引致失業問題。因應航天事故成立的航天安全顧問委員會警告,私營太空船未經政府評核為適合人們安全乘坐,還須更多測試及研究才可投入商業運作。

太空人如召「的士」征空

若計劃成功,太空總署日後如要送太空人升空,便會租用這些私營太空船,情形就如召的士一樣。NASA前官員、現任喬治華盛頓大學航天政策教授佩斯亦表示,私營太空船需要長時間測試才可讓太空人乘坐,以策安全。此外,太空活動涉及敏感的科技,專家擔心若果外判,政府將難再掌握和控制這些科技。

新計劃或致多贏局面

不過支持計劃的人認為,既然民航業也可以由最初軍方運作發展成今天的商業規模,為何太空活動不可呢?商業太空飛行聯盟的行政總監格德馬克表示,新計劃可達致多個贏家的局面。正興建首個商業太空站的比奇洛航天公司,其顧問戈爾德表示數十年前就應該進行私營化。戈爾德說:「私營化可迫使航天世界再次變得具競爭力,回復以往的輝煌日子。」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