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面和心不和 胡奧會虛晃一槍

受到外界高度重視的中美領導人峰會昨日雖然隆重登場,但雙方並沒有跳出漂亮的探戈,也沒有擦出火花,只是虛晃一槍便匆匆結束,虎頭蛇尾,不禁令人失望。

從雙方會後公布的新聞稿來看,雖然言語熱烈、氣氛良好,但成果有限,尤其是中方除了得到奧巴馬下半年訪華以及召開戰略與經濟對話的承諾外,其他重大事項都沒有達到預期目的,相反,美國通過今次峰會,再次成功地給中國套上緊箍。

關於中國投資美國的外匯資產安全,是全中國人民最為關心的問題,在會前內地官方媒體不斷宣揚,中國領導人會向奧巴馬表態「嚴重關切」,但從會後發布的新聞稿看,中方並沒有向美國提出,相反,奧巴馬則不斷提點中國的人權問題,施壓北京要與達賴進行「實質性對話」。

最搞笑的是,美國海軍在中國南海剛剛進行一場賊喊捉賊的遊戲,指摘中國海軍「挑釁」、「好戰」,中方不僅未利用今次峰會進行「嚴正交涉」,反而「熱烈歡迎」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參觀中國海軍成立六十周年海上閱兵。

陷入迷夢套上緊箍

奧巴馬最關心的刺激經濟方案,則得到中方的熱烈響應。北京希望的國際金融秩序改革,美國則含糊其詞,以所謂「有必要進行大規模的改革」虛而化之,未作出任何實質性的承諾。

北京真正得到的所謂「獎賞」,就是奧巴馬同意將過去的中美經濟對話,提升為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布殊政府時期,中美之間已有雙方外交副部長層級的「高層對話」,及財政部長層級的「經濟戰略對話」。

過去,中國不斷爭取將「高層對話」正名為「戰略對話」而不可得,布殊政府堅持「戰略」兩字必須保留給美國與盟國之間使用,因此出現「一個對話,各自表述」的奇特現象。中國不理美國反對,自行稱為「中美戰略對話」,美國則堅持稱為「美中高層對話」。

如今奧巴馬政府退讓一步,繼希拉妮的「同舟共濟」胡蘿蔔之後,又拋出「戰略對話」的誘餌,讓中國陷入成為美國盟友的迷夢,甘願為美驅使。

眾所周知,過去的中美經濟對話,早已成為美國壓榨對華經濟的外交平台,諸如人民幣升值、上百億美元的大宗購物,都是通過這個平台成功套現。現在這個平台從經濟層面延伸到戰略層面,中國今後面臨美國的正面壓力就會愈來愈大。

當中國在為成為美國「盟友」而歡呼,美國實際上不露聲色地為中國又套上一個緊箍。目前美國之所以暫時對中國「和顏悅色」,主要是奧巴馬仍忙於國內事務,專心恢復經濟,一旦其騰出手來,中美關係又會狼煙再起。

中國對美外交從來一派天真,重面子輕利益,對美國的朝三暮四缺乏足夠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