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樓市小陽春

金融海嘯影響下,飽受衝擊的內地樓市,在地產利好政策及地產商劈價促銷的帶動下,近月出現小陽春,北京、廣州、上海、天津等十個城市今年首季的樓市成交量,均較去年同期急增,其中深圳的成交面積增幅更高達兩倍多,各地的樓盤展銷會重現久違的買樓人潮。不過,地產商對後市看法兩極化,部分看淡後市,甚至減少建屋量。

深圳成交面積大增2.4倍

《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北京、廣州、深圳、上海、成都及杭州等十個城市中,今年首季度的成交量都較去年同期上漲,其中七個城市大幅超越前年高峰時期的月均成交量。成交量最大的成都,首季度的總成交面積達到驚人的五百零二萬平方米,僅上月就達二百五十四萬平方米。

此外,上海上月的商品房成交面積近一百五十萬平方米,創出十六個月來的新高。同月,深圳的成交面積也較去年同期增加近六成八,首季成交面積近一百六十九萬平方米,為去年同期的二點四倍。北京也成交急增,首季成交的商品房面積為二百九十五萬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長近五成五。

促銷噱頭 「買樓幫你搵工」

為進一步刺激市民的買樓意欲,浙江有地產商除減價散貨外,更一改傳統銷售方式,大搞另類噱頭促銷,包括舉行賽車,最快揸車抵達樓盤者可贏油費,又或舉辦美國豪華遊抽獎,甚至以「買樓幫你搵工」作招徠,提供一百個年薪最高達十萬元的工作職位給業主。

地產市場研究員宮萍指出,隨着國家減免交易稅和印花稅,下調最低首付款比例,加上房貸利率下降,發展商為套現紛紛推盤,採取減價促銷策略,令內地出現近五年來買樓成本最低的時機,買家紛紛入市。

然而,京滬穗三地的地產商對後市看法不一,分析師孫保華指出,上海的開發商看好樓市,但是京穗卻減少建屋量,原因是看不清後市。地產業者又指,樓市處於量漲價跌的狀態,不能稱為回暖。

另外,內地擬第三次調整住房制度,未來民眾購買的第二間房屋若是位於市區,必須加稅,反之若在郊區可獲減稅,以限制富人炒樓情況。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