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考察北京延慶 談高質量發展

自通關後,香港到內地的各種交流如雨後春筍。筆者早在2021年已開始的清華大學EMPA香港政務人才課程,但直到今年2月底才終於迎來了實體課,上周更安排到清華北京正校上課,我帶着問題和思考,來到延慶區考察。
疫情3年,加上美國對華發起貿易戰、科技戰,令我國在過去以出口帶動增長的模式造成不少障礙;而中國即將從中等收入國家邁向高收入國家門檻的關鍵時刻(世界銀行的標準:人均國民所得〔GNI〕13,205美元,而中國在2022年數據為12,608美元),一個人口如此龐大的國家,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中間沒有輸出戰爭和侵略,可謂前無古人,說是奇迹也不為過。國家要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就要達到高收入國家行列中較接近中間水平,即約為人均GDP2.5至3.5萬美元,我們經濟就要保持5至6%增長的目標。我們不再只是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富起來,而是要讓整個國家富起來,達致全民共同富裕。所以中國提出高質量發展,這不只是一句概念,更不是一句口號,是要貫徹落實到全國每一個地方行政單位,還有國營和民營企業,這次參觀延慶區深有體會。
延慶區位處北京市西北部市郊地區,面積約相當於兩個香港,總人口約43萬人,區內有著名風景區八達嶺長城,過去數年,曾成功舉辦冬季奧運會、世界園藝博覽會等世界級盛事;產業區成功引進了以氫能為主的新能源產業、高端無人機的研發和生產;農業方面亦走向高增值的方向,形成以綠色歷史旅遊、創新科技、冰雪體育等相關產業的一套發展策略。
特色經濟 良性競爭
有人以為,延慶區是靠冬奧、世園會等國家大項目來撐起發展。但如果只是這樣肯定不能可持續性,所以延慶區下的各鎮、各鄉,都各自以他們地區特色的發展策略。我有一個很深刻的體會:哪怕是一個人口不到一萬人的鎮,他們的鎮長和鎮委書記,都不只是一個地方的公務員,他們更像是「社會企業家」,主動尋找各種機遇,把握國家政策,以政府資金或政策為引導,結合村委會或各種居民自治組織,加上民營企業合作模式,創造了很多特色經濟。
地方政府開展不同的新點子,擴大經濟容量,激發發展潛力,在過去這些可能只是少數的亮點項目。但隨着我國的整體實力提升,在科技上,中國的科研經濟規模接近3萬億元水平(佔GDP2.5%),僅次於美國;近年新增的勞動力當中有超過一半接受過高等教育,加上超大規模的經濟體效益,都為高質量發展模式遍地開花提供了客觀條件。
要說對香港最有啟發的,是當地書記向我分享他們的競爭環境,不論是企業之間,各村鎮單位、各級官員之間,皆形成一個良性競爭氛圍。大家都有一個信念:「不進則退,只爭朝夕。」以有為政府,造就有效市場,為人民創造改善生活的機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