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49工商廈回收塑膠 包裝膠膜佔8成

不少工廈的膠膜收集量,一星期可逼爆兩個「籠車」。(陳德賢攝) 不少工廈的膠膜收集量,一星期可逼爆兩個「籠車」。(陳德賢攝)
不少工廈的膠膜收集量,一星期可逼爆兩個「籠車」。(陳德賢攝)
試驗計劃推行年半 共重45公噸超預期
工商業棄置廢物問題不比家居少,前年每日便有3,965公噸工商業廢物送到堆填區,塑膠第二多,佔994公噸,環保署回收箱形同虛設,回收量少。環保團體綠領行動關聯機構便推行塑膠分類回收試驗計劃,推行一年半內,於49幢工商廈回收了45公噸塑膠,超出項目預期的40公噸回收量,當中近八成為包裝膠膜,其次為膠樽與即棄食物容器。環保團體指,包裝膠膜主要來自物流運輸貨倉的工廈,認為政府、企業應該更積極處理,又指因回收量受場地所限,料數字可以再攀升。
綠領同盟有限公司於2020年6月起向回收基金申請710萬元,在工商業大廈進行「本地工商業廢塑料轉運中心試驗計劃」,「優化」回收,把大廈常見的塑膠分類回收,計劃將於今年2月完結,但截至去年12月底,已成功在沙田、觀塘、葵青、荃灣和深水埗,邀請了49幢工商廈參與,合共收集了45噸塑膠,35.6噸為泡泡紙、珍珠棉等的包裝膠膜,佔整體79%,膠樽有5.7噸,其次為兩噸的即棄食物容器。在有份參與的沙田偉達中心,一至兩星期內回收的廢塑膠,已逼爆兩個近兩米高的「籠車」。
物管公司:垃圾量跌15%
偉達中心的商戶公平點副總監蔡頌恩表示,機構有出售油、花水等由玻璃樽盛載產品,需要有膠膜等防止運送時受損。旺季一個月可達10至15板貨來港,生產約30公斤的廢塑膠。蔡表示未有參與計劃前,坊間少有回收商收集工業用塑膠,多數是回收飲料膠樽,而且他們貨量不大,回收商多數拒絕。
夏利文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助理物業經理何小姐表示,大廈內有一些物流業公司,包裝膠量多到一日填滿兩個660公升容量的垃圾桶,何表示,連同其他垃圾,整幢大廈每日約收集35桶垃圾,參與計劃後,垃圾量至少下跌15%,認為有一定成效。
綠領同盟有限公司項目主管黎倩婷指,計劃在去年3月與7月邀請了3幢專門營運物流運輸貨倉的工廈加入,隨即令回收量大增,舉例一間運輸貨倉的工廈,每日可收集到60公斤的廢塑膠,3幢工廈的回收量曾一度是整體收集量的75%。黎倩婷指由於現時就回收膠膜指引未見清晰,不論租戶與物業管理公司亦難以處理。
促當局積極處理加強教育
黎又指計劃去年12月回收量為4.8噸,回收量最高曾達一個月5.5噸,形容廢膠高得連回收場內的窗戶亦被封,她表示,由於場地所限,難以承擔,否則整體數字或會更高,加上現時全港有1,840幢工商廈,計劃只是涵蓋當中的2%,認為當局應更積極處理及加強教育,同時期望政府在推行垃圾徵費前,應資助工商廈有更好的回收配套,同時為他們訂立合適的回收方案。
根據《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指出,本港2020年每日有3,965公噸工商業廢物送到堆填區,塑膠佔994公噸,是繼廢紙後第二多。當中透明包裝膠膜、發泡膠包裝、玩具、碎料及廢料等合為其他塑料廢物類別最多,佔塑料中的59%,其次為膠袋。
環保署回覆,最近批出資助,試驗在工商大廈設置小型設備,在現場壓縮包裝膠膜,資助金額約為700萬元,為期30個月,並將於短期內展開。就個別較小規模、廢物量小的工商業運作,可參與「工商業廢物源頭分類計劃」,截至去年12月,逾1,100幢工商業樓宇參與。參與計劃的工商業樓宇可向環境運動委員會申請免費回收桶或自行購置回收桶。
記者陳彥婷
蔡頌恩稱機構從海外運來貨品,連帶有不少廢塑膠。蔡頌恩稱機構從海外運來貨品,連帶有不少廢塑膠。
蔡頌恩稱機構從海外運來貨品,連帶有不少廢塑膠。
黎倩婷黎倩婷
黎倩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