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君事觀察:共同環保

全世界都在關注環境保護,港府也將環保政策作為未來施政重點,《2021年施政報告》中宣布了「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和「全民減廢」四大減碳策略,為實現在2050年前達致碳中和的目標。
在上周二進行的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會議上,環境局表示會發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詳細闡述策略和目標,筆者十分支持,但需注意的是,我們有策略和目標之時,也要注意落實執行細節,否則難以說服大眾一起參與。
環保不單止對香港來說,更對世界而言,是一件好重要的任務。特區提出爭取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看起來都不錯,但到底怎麼落地實施減低碳排放,如何處理塑膠、玻璃和四電一腦等廢物?怎樣源頭減廢或循環再用?全部都是有商業和科技上的因素?究竟有甚麼具體創新的思維?政府都要一一解釋清楚,不僅要提供具體的藍圖,還要提供金錢、技術、資源、撮合智慧和合作團隊,以及宣傳等等,全部做足,才可促使持份者接受,更多人了解和參與。
實現環保目標,筆者建議政府扮演三個角色:第一,政策和執行推手。雖然政府是環保政策的制訂者,但也是落實工作的推動和執行者,同時要與創新及科技局展開合作。《施政報告》提出創科局未來將會重組成「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以推動香港再工業化。政府更預留250公頃土地予創新科技發展,而環保是工業亦可以是創新科技範疇,促進現有工業現代化和環保化是恰當不過。
第二,合作夥伴的撮合者。實現環保目標,僅靠政府自身孤掌難鳴,尋找幫手是必須的。政府應撮合大學參與以提高產業學研水平;撮合法律行業的參與以提高生產過程的合法性;撮合其他中介服務的參與以提高經濟效益和產業化。第三,遊戲監督和利益分配者。在挑選和撮合各中介服務者過程中,確保參與者的專業水平和承諾表現,錢要花得合理。有些中介或環保團體口號喊得很響,但其實只在乎中間抽水。政府必須確保參與者能有所發揮有所作為,也確保利益公平分配。
筆者認為,在涉及公共政策上,政府是政策制訂者,也是執行者、資金提供者、技術指導者。環保既是商業,也是公益,政府在利益分配上可朝共同富裕的方向進發。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